

1.《晉書.桓伊傳》載,桓伊為江州刺史,善吹笛,獨擅江左。謝安位顯功盛,為人所讒,孝武帝疑之。會帝召伊飲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吹一弄后,伊請彈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聲節慷慨。安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須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因以"桓郎笛"為巧用樂曲傳達心曲的典故。
1.各種說法紛亂而混雜。形容有各種各樣的議論。
1.見"眾說紛揉"。
1.多種議論匯集之處。
1.見"眾口鑠金"。
1.百官及其機構。
1.多數人的意思。
1.指一般人。
1.為眾人所知曉﹑熟悉。
1.見"眾所共知"。
1.為眾人所注目。
1.周代諸侯朝見周王禮制的一種。周制﹐周王十二年一巡守﹐如因故不巡守﹐則六服諸侯往朝。朝畢﹐周王為壇合眾諸侯以命政﹐稱為"眾眺"。
1.佛教語。謂使有情得同等類似果報之因。
2.謂眾人皆能辨別。
1.指萬物。
1.群小;許多邪曲小人。
大家的希望眾望所歸|不孚眾望。
1.見"眾望攸歸"。
1.眾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眾中威望很高。
1.種種假象。
1.百官。
2.猶諸位﹐各位。
1.各方面的事情。
1.萬物;諸物。
1.對眾人謙下。
2.下級;在下位的人。
3.眾人。
1.眾多的賢人。
2.謂使賢才增多。
1.古代為卿大夫贊禮的人。
2.佛教語。謂諸種形相。
1.多種香氣。亦指各種名香。
2.眾香國的省稱。
1.佛國名。
2.喻百花盛開的境界。
1.各種吉利的征象或預兆。
1.眾多小國。
2.一群小人。
3.百姓。
1.多種功效。
1.眾多奸邪之臣。
1.當眾拜謝。
1.眾人之心;民心。
1.謂萬眾一心﹐如堅固城堡。比喻眾人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
1.共為忠信。
1.群星。
1.見"眾星環極"。
1.見"眾星攢月"。
1.《論語.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辰﹐北極星。共﹐"拱"的古字﹐環繞◇以"眾星環極。"比喻眾物圍繞一物或眾人擁戴一人。
1.見"眾星攢月"。
1.許多星星聚集﹑環繞著月亮。比喻眾人擁戴一人或眾物圍繞一物。
1.成群地行動。
2.眾多的德行。
1.各種物體的形象。
1.佛教語。猶眾生。
1.同"眾喣漂山"。
1.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
1.見"眾喣漂山"。
1.同"眾喣漂山"。
1.各個流派的學說。
2.指村塾。
1.猶群言。亦指一般人的言論。
1.各種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