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剛直敢言。
1.修養德性。
1.皇宮內的浴室。
1.相傳農歷四月八日為釋迦牟尼的生日,每逢該日,佛教信徒用拌有香料的水灌洗佛像,謂"浴佛"。亦稱"灌佛"。
1.佛寺在農歷十二月八日舉行的宗教活動。
中國佛教紀念釋迦牟尼誕生的節日。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有九條龍口吐香水洗浴佛身『族地區以夏歷四月初八日為佛誕日,這一天,佛寺舉行誦經,并用各種名香浸水,灌洗釋迦太子的誕生像。
1.謂農歷四月八日釋迦誕生日。參見"浴佛"。
1.浴佛日浴洗佛像的香湯。
1.新式的大澡盆。通常是陶瓷或搪瓷的,現在也有用塑料制的。
1.洗澡用的大鐵鍋。
1.澡盆。
1.沐浴。洗發澡身。
毛巾的一個品種。以純棉紗線為原料。有紗織浴巾和線織浴巾兩類。毛圈高度和密度比面巾、枕巾高而密,吸水儲水性和保暖性優于其他毛巾。主要用于沐浴后擦身、遮體,也常用于蓋身防涼。
1.見"浴蘭湯"。
1.即端午節。
1.浴于蘭湯,即用香草水洗澡。古人認為蘭草避不祥,故以蘭湯潔齋祭祀。《大戴禮記.夏小正》"五月……蓄蘭﹐為集浴也。"
1.沐浴,洗澡。
2.比喻受浸潤。
1.古代一種洗澡用具。今方言指澡盆。
1.澡盆。
2.指浸浴蠶種的盆。
1.指戲游于水中的禽鳥。
1.語本《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昫谷,浴于咸池。"后以"浴日"指太陽初從水面升起。
2.古有羲和浴日的傳說。見《山海經.大荒南經》◇以喻功勛巨大。參見"補天浴日"。
1.谷神。謂空虛的神妙作用,指道。浴,通"谷",空虛。神,神妙的作用。
1.供洗澡的房間。
1.指游泳。
1.澡堂。
1.澡堂;洗澡的地方。寺院和皇宮中有浴堂。宮中浴堂又稱浴殿,唐代皇帝常在這里召見文人學士◇來市井也有浴堂。
1.披掛鐵甲。亦指披甲的騎兵和戰馬。
1.戲水的小孩。
1.洗澡用的大桶。
1.寺廟里管澡堂及燒水的人。
1.洗澡。
1.專供洗澡穿的衣服。
1.語出《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謂在沂水洗澡◇多用"浴沂"喻一種怡然處世的高尚情操。
1.寺院的澡堂。
1.管理澡堂的人。
1.謂考中而榜上有名。
1.預先報告。
2.預先的報告。
1.預先安排或籌劃;打算。
2.猶防備。
1.明代各地為儲藏賑濟糧所設的糧倉。
1.作戰時軍隊首長掌握的機動力量,用以完成作戰計劃中預定任務或應付新的情況。
清政府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國考察憲政。次年宣布預備立憲◇又頒布憲法大綱”,定預備立憲時間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開國會。資產階級革命派不斷揭穿預備立憲的騙局。辛亥革命爆發后,清政府被推翻,預備立憲終止。
1.上課鈴前二三分鐘的一次鈴聲,表示即將上課,要師生做好準備工作。
也稱后備役”。公民在軍隊外所服的兵役。是國家儲備后備兵員以隨時進行兵員補充的重要方式。分軍官預備役和士兵預備役。在中國,退出現役而符合服預備役條件的士兵和軍官,編入民兵組織或進行預備役登記的公民,均分別服士兵預備役和軍官預備役。
1.事先選擇。
2.事先斷定。
1.猶參預。
1.預先推測或測定。
2.指事前的推測或測定。
1.預計的胎兒出生的日期。預產期的計算方法是從最后一次月經的第一日后推九個月零七天。
1.謂在憂愁之中。
1.預先謀劃。
1.預先訂租。
2.預先訂閱﹑訂購。
1.預先決定或制定。
2.猶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