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稱惰民。紹興也叫"樂戶"。元滅南宋后,將俘虜和罪犯集中于紹興等地,稱之為"怯憐戶";明編戶籍,統稱為"丐戶",或為后世"墮民"來源之一。又相傳宋將焦光瓚率部降金,宋人引以為恥,乃貶其部卒之籍,稱為"墮民"?;蛑^指明初張士誠﹑方國珍的部屬。數百年來被視為"賤民"的一種,不許與一般平民通婚,不許應科舉,多任婚喪喜慶的雜役等事。清雍正時削籍,與平民同列。但與其他居民的界線,解放后才完全消失。
1.繁瑣苛刻。
1.亦作"煩疴"。
2.擾人的疾病。
1.煩躁干渴。
1.繁雜苛刻。
1.煩擾勞苦;疲勞辛苦。
2.煩悶苦惱。
1.煩苛酷虐。
2.苦惱,煩擾。
1.奇缺。
1.謂心煩意亂。
1.苦痛昏沉。
1.煩躁疲勞。
1.冗雜失當。
敬辭,表示請托~您順便給我們捎個信兒去。
1.煩擾;勞累。
1.繁瑣的禮節。語本《書.說命中》"禮煩則亂。"
1.繁重的賦稅。
1.樊籠。關鳥獸的籠子。
2.指煩惱的牢籠。
1.煩惱憂慮。
①(心情)煩躁不安心里~極了,不知干什么好。②同‘繁亂 ’。
1.郁悶不暢。
1.見"煩懣"。
1.繁忙。
1.猶煩襟。
心情不暢快。
1.亦作"煩滿"。中醫謂內熱郁結之癥。
2.泛指煩悶愁惱。
1.繁雜苛密;繁瑣。
1.錯綜復雜。
1.亦作"煩拿"。
2.牽纏;紛亂。
同‘繁難 ’。
1.雜亂,繁雜。
2.煩擾,干擾。
煩悶苦惱自尋~ㄧ不必為區區小事而~。
1.佛教語。謂煩惱既深且廣,擾亂身心,猶如大海無邊,興風作浪。
1.佛教語。謂煩惱生于虛妄﹑執著,本無實體。
1.佛教語。四魔之一。謂煩惱能擾亂身心,障礙正覺。
1.佛教語。指人身。謂此身無常,為煩惱所纏擾。
1.佛教語。喻煩惱容易生長。
1.佛教語。佛門以剃除須發為受戒出家,現清凈僧尼相的標志之一,故佛家稱頭發為"煩惱絲"。
1.佛教語。煩惱遇智慧則滅,如薪逢火即燼,因以為喻。
1.佛教語。謂因愚癡而造下的罪孽。
1.佛教語。謂煩惱傷人之性,有如盜賊。
1.懷有誠心。
1.猶逶迤。迂回曲折貌。
1.謂留戀君王的恩寵。
1.心懷凄惻。
1.胸懷里藏著。
1.懷藏名片。謂準備謁見。語本《后漢書.文苑傳下.禰衡》"建安初,來游許下。始達潁川,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于刺字漫滅。"
1.懷孕。
1.懷孕。
1.猶言懷寶迷邦。
1.感念恩德。
2.懷有德行。
1.懷柔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