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埵塊"。
2.土堆,土塊。
1.同"庪縣"。
1.收藏﹑管理。
1.收藏;擱置。
1.詭辯。亦指詭辯之辭。
1.失意貌。
1.異常。
1.詭辯之辭。引申為旨意特異之辭。
1.怪異荒誕。
1.幾得,差不多得到。
1.謂得與失皆出于偶然。
2.時而得,時而失。猶言有得有失。
1.幾欲;將要。
1.辭意詭異﹑語調(diào)激切的詩。《荀子.賦》"天下不治﹐請陳佹詩。"楊倞注"荀卿請陳佹異激切之詩﹐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后亦指荀況的佹詩。
1.怪異細碎。
1.奇形怪狀。
1.奇異,與平常的不一樣。
1.盛放物品的匣子。牘,通"櫝"。
2.置于匣中的文書。
1.朝廷接受臣民投書的匣子。始置于唐。
2.亦稱上呈朝廷的書信﹑奏章。
1.匭函和旌車。唐武則天置匭函,接受投書,以攬?zhí)煜氯瞬?漢朝廷以蒲車旌帛迎聘在野賢士。
1.匭院的主持人。
1.投于匭函中的文書。
1.朝廷接受臣民投書的匣子。
1.官署名。匭使院的省稱。唐武后垂拱元年置,屬中書省,以諫議大夫及補闕﹑拾遺一人為知匭使。設(shè)方函,四面分別涂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進晨出,列于署外。凡臣民有懷才自薦﹑匡政補過﹑申冤辯誣﹑進獻賦頌者,均可以狀分類投匭。至宋太宗雍熙元年,改匭院為登聞鼓院及登聞檢院。參閱《唐六典》卷九﹑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匭使》。
1.裝匣存藏。
1.怪異﹑曖昧。
1.即鬼把戲。陰險的手段或計策。
1.分職,各授其職。
1.謂賜授官位。
形容斑點很多血跡~。
1.鬢毛斑白,謂年老。
1.斑駁,色彩錯雜貌。
2.斑斑點點而有剝落。
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花花搭搭的樹影~。也作班駁。
形容色彩繁雜。
1.木棉布。
1.斑駁的花紋。
1.花白色。
1.海螺的別名。
在一種顏色的物體表面上顯露出來的別種顏色的點子。
1.毛色黑白相雜的小牛。
1.小河豚的別名。
1.楮樹的一種。
1.毛筆。以斑竹為桿,故稱斑管。
在一種顏色上顯露出來的別種顏色的印子;痕跡白襯衣上有鐵銹的~。
1.燦爛的花朵。
1.斑竹。
1.燦爛多彩貌。
1.飾以虎皮之劍。
鳥,身體灰褐色,頸后有白色或黃褐色斑點,嘴短,腳淡紅色。常成群在田野里吃谷粒,對農(nóng)作物有害。
1.斑竹。
1.斑斕,色彩錯雜燦爛貌。
1.斑斕。色彩錯雜燦爛貌。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