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基樹立。
2.原來擁立。
1.墊付的款子。
1.見"墊腳"。
1.塌陷破裂。
1.亦作"冰澌"。
2.解凍時流動的冰。
3.冰棱。
1.見"冰凘"。
1.猶冰翁。
1.謂潰散。
1.猶玉筍。比喻美人的手。
1.冰人。
冰寒炭熱,比喻互不相容的雙方冰炭不同器而久。
1.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不能同處。
1.古代美酒名。產于滑州。
冰塊狀的蔗糖結晶。一般以白砂糖為原料,加水及適量豆漿溶成濃糖漿,在結晶容器中結晶后,經干燥而成。不易潮解,便于貯藏。除食用外,中醫常用以配制補膏。
1.亦作"冰糖葫蘆"。
2.一種食品。用竹簽串上山楂﹑海棠等果實,蘸以溶化的冰糖制成,甜脆可口。
1.見"冰糖壺盧"。
1.即冰糖。詳該條。
1.戒懼警惕。
1.指極北苦寒之地或極高甚寒之處。
1.冰雪漫天蓋地。形容極為寒冷。
1.同"冰天雪地"。
1.水在攝氏零度以下時凝結而成的條狀物。
1.隋唐禮部有祠部曹,掌祠祀事,人稱冰廳,言其冷落清閑。
1.神話傳說謂月中有白兔,故以"冰兔"代稱月亮。
1.形容月亮潔白明亮如渾圓之冰。
1.潔白的細絹。
2.代指絹制的團扇。
1.見"冰紋"。
1.亦作"冰文"。
2.人字形傘蓋狀的花紋。
1.指岳父。
1.喻指仙境中白玉建造的房屋。
1.見"冰上舞蹈"。
1.亦作"冰溪"。
2.結冰的溪流。
3.指清涼的溪水。
1.清代冰上運動。源于滿族習俗。
1.潔白光亮。
2.比喻品行高潔。
3.冷藏的魚鮮。
1.見"冰弦"。
1.箏瑟之類樂器的美稱。
1.謂清貴的官職。
1.冷藏食物或藥品等的器具。放置冰或用制冷技術以保持低溫,防止腐敗。
1.亦作"冰銷"。
2.冰凍消融。
3.比喻事物消釋渙解。
1.同"冰消瓦解"。
比喻事物或事情如同冰塊溶化、瓦器破碎一樣,完全消除、崩潰。
1.同"冰消霧散"。
1.同"冰消霧散"。
1.薄而潔白的絲綢。
1.見"冰消"。
1.見"冰消霧散"。
1.猶冰消瓦解。
1.滑冰時穿的鞋。皮制,鞋底裝有冰刀。
1.水榭。
①純潔明凈之心一片冰心在玉壺。②冰心(1900-)。小說家,散文家,詩人。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女。1921年參加文學研究會。1923年留學美國,陸續寫作散文《寄小讀者》。1926年回國后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抗戰勝利后去日本,曾在東京大學執教。建國后曾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中國文聯副主席、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著作豐富,尤以散文著稱。著有詩集《春水》、《繁星》,兒童文學作品集《小桔燈》、《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等。有《冰心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