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得了。
2.應答之詞。猶言明白啦。
1.亦作"群落"。
2.生存在一起并和一定生存條件相適應的動植物的總體。
1.謂無知的人們。
1.眾獸。
1.眾民。
1.眾民;百姓。萌,通"氓"。
1.佛教語。謂迷失本性的眾生。
1.古稱九州治民的官長,后用以泛指眾諸侯或地方長官。
1.眾兇逆。
1.互相依附,結為黨與。
1.群臣。
2.同類,匹儔。
1.萬事萬物。
2.佛教語。謂眾生。
1.土木的巧工。
1.群眾的情緒;民意。
1.合唱的曲子。大多為一人引端,眾人和聲。
1.群聚貌。引申為隨俗沉浮,碌碌無為。
1.協和一致;共同。
1.指主山川的眾神。
1.一切生物。
2.指百姓。
3.眾儒生,眾書生。
1.百官。
2.眾士人。
1.春秋時代指都邑中的所有住戶。
1.周時偃姓諸國,在今安徽六安﹑舒城一帶。傳說為皋陶的后裔。
1.眾亡魂。爽,精爽。
1.百官。
1.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
1.猶群氓。
2.社會風尚。
1.群奸,群小。
1.眾人。
1.眾奸邪。
1.正屋以外的其他房間。
1.同列;儕類。
1.泛指僚屬或群臣。
1.猶群奸。
1.群集而飛。
1.眾小人。
2.謂社會地位卑下的人們,一般指名門望族以外的庶民。
3.仆從,婢妾。
4.諸小國。
1.古代祭祀山林﹑川澤﹑土地之神的名稱。小祀,同大典相對而言。
1.眾心;眾人的心情。
1.結隊而行。
2.種種事跡。
1.千姿萬態;多種多樣。
1.百官萬民。
1.眾奸;眾兇逆。
1.舊時多指據地稱雄的豪強;今指英雄人物。
1.眾賢才。
2.《爾雅》系統之古代辭書的通稱。如《廣雅》﹑《埤雅》﹑《爾雅翼》﹑《駢雅》﹑《通雅》﹑《別雅》﹑《比雅》﹑《疊雅》等。
1.謂各家著述。
1.亦作"群言堂"。
2.喻充分發揚民主,大家都能發表意見的局面。
1.謂社會進化。
1.眾英才。
1.亦作"群疑"。
2.種種懷疑。
3.眾人的疑惑。
1.謂眾賢能之士。
2.今多指眾英雄模范人物。
3.百花。
1.佛教語。猶眾生或萬物。
1.古代驂乘之諸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