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風搖燭火。用以比喻世事變幻莫測。
1.亦作"傳■"。
2.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
1.謂給予賞賜。
2.流傳欣賞。
1.古時供行人休息住宿的處所。
2.借指今旅館﹑飯店。
①描繪人或物生動逼真,能夠表現出人的神態或物的質感。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常用于文學藝術中。②指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肖像畫。亦名寫照”、寫真”。
1.法院發出傳票,通知當事人到庭聽候審訊。
1.傳播聲音。
2.謂傳播聲威。
3.傳達語言。
1.俗稱話筒﹑麥克風,舊稱微音器。一種把聲音轉換為相應的電信號的器件,廣泛用于電話﹑廣播﹑錄音和擴音設備中。
1.亦稱"傳話筒"。
2.用以提高音量的圓錐形話筒。
3.喻指只會傳達別人的話,自己卻毫無主見的人。
4.猶言小廣播,謂私下傳播不該傳播的或不可靠的消息。
1.亦作"傳尸"。
2.猶轉尸。謂死無葬所。
3.中醫稱肺結核癥。舊題漢華佗《華氏中藏經》有《傳尸論》篇。
1.中醫稱肺結核病。
1.輾轉受人供養。《孟子·滕文公下》"后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于諸侯,不以泰乎?"《西京雜記》卷二"婁護﹑豐辯傳食五侯間,各得其歡心,競致奇膳。"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羅隱》"自以當得大用,而一第落落,傳食諸侯,因人成事,深怨王室。"《明史·艾萬年傳》"暮楚朝秦,傳食中土,以剽掠為生。"章炳麟《箴新黨論》"藩鎮日強,自帝其部,非傳食幕府,則不足以釣名。"一說傳讀zhuàn,為客舍之意。傳食,謂止息于諸侯客館而受其飲食。參閱清焦循《孟子正義》。
1.即傳箭。
1.留傳于后世。
2.子孫世代相繼。
1.指未曾埋入地下而流傳人間的古銅器。
1.留傳示知;傳達告知。
2.口信;書信。
1.即云版。舊時官署和權貴之家都以擊云板為報事集眾的信號。
1.傳送首級;被殺頭。
1.傳述與承受。謂教與學兩方。
2.謂向他人學習。
3.指教授他人。
教給別人(知識、技藝等)傳授經驗。
1.即信鴿。經馴養可以傳遞書信的鴿子。
1.指詮釋經義的文字。傳以釋經,疏以推演傳義。
1.傳達輸送。
1.轉述;傳授;傳說。
1.謂計時器滴水。形容時光流逝。
民間文學的一種。是對民間長期流傳的人和事的敘述。內容有的以特定的歷史人物、事件為基礎,有的純屬幻想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
1.承繼家業﹑爵位。
2.謂嫡派承傳。
1.流傳誦讀。
2.謂輾轉流傳稱道。
1.傳遞解送;傳遞輸送。
1.工廠﹑礦山﹑建筑等部門輸送材料﹑機件﹑成品的裝置。有固定式和可移式之分。
2.特指裝置上的輸送皮帶。
1.指被傳揚稱頌之事。
2.傳揚歌頌。
1.高潔的情操傳誦于眾。
1.亦作"傳湌"。
2.傳送食物。
1.轉踏。宋時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種。
1.猶燒灼。
1.指下達的文書。
2.指下達文書。
1.傳遞,聯絡。
集郵的一個類別。收集某一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發行的郵票。主要研究郵票本身的各種特征,如郵票的發行歷史及其版別、齒孔、紙張、水印、背膠、刷色和所蓋郵戳等。一般以收集新票、舊票、實寄封、變體票、郵票印刷樣張等為內容。
亦稱普通邏輯”。不同于數理邏輯的形式邏輯。它創立于古代,不斷豐富發展而沿用迄今,故稱。
在一個民族中綿延流傳下來的文化。任何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是在歷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既體現在有形的物質文化中,也體現在無形的精神文化中。如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性、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等。
1.舊時衙門的大門上,為便于傳遞函件和內外通話所開的小洞。
1.亦作"傳玩"。
2.傳遞觀賞。
1.謂傳授帝王權位。
1.非親見親聞,而出自他人的轉述。亦指所傳聞的事。
1.見"傳聞異辭"。
1.亦作"傳聞異詞"。
2.《春秋》筆法之一。謂記錄年代久遠的事,措辭有所不同。
3.傳聞的事說法不一致。
1.輾轉打聽。
2.傳訊。
1.謂佛門師徒相傳授。錫,指錫杖。
1.舊時婚俗中新婦進門的儀式。
1.傳授承襲。
傳遞征召、曉喻、聲討的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