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識認。
1.生風;刮風。
2.比喻生事,無中生有。
1.鳳凰展翅高飛。比喻事物的絢麗和景象的壯觀。
1.比喻人才活躍,景象壯觀。
1.征集人夫。
1.猶起復。古代官吏有喪,服未滿而起用。
2.指服滿而起用。
1.拔之使松動。
2.謂使沉船浮出水面。
1.產生或得到福祉。
1.致富。
1.伏犀骨通達頭頂,舊時面相家認為是富貴賢能之相,稱"起蓋"。
2.建造。
1.謂起運成批按字號編組的貨物。一組稱一綱。
1.亦作"起藳"。
2.打草稿;擬稿。
1.見"起稿"。
1.原由;起端。
2.從來;一向。
1.方言。從頭至尾;原原本本。
1.猶言起根發腳。
1.舊時指第一次打更,即五更中的一更天。
1.動工;開工。
1.動工興建。
1.謂清點房產。
1.八股文中的第五段文字,是正式議論的第一部分。
1.猶起死。
2.從墳墓中挖出死者的骸骨。
1.猶起更。古代擊鼓報更。"起鼓",指第一次打更。
1.猶起痿。
1.以卦象占卜。
1.罷免家居或丁憂回籍的官吏被重新起用。
1.謂出仕。
1.謂把棺材從喪家或厝地抬走,出殯入土。
1.謂塾師授館開學。
1.把炒煮好的食物從鍋子里盛起來。
2.謂準備炊具上灶。
1.指我國古代神醫扁鵲的故事。虢太子尸躡,扁鵲活之。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2.泛指醫術高明,能起死回生。
1.走過;站往旁邊。
1.走陸路。
1.取名號。
1.使禾苗直立復蘇。
2.使禾苗茁狀成長。
1.舊時詩文寫作有起﹑承﹑轉﹑合等章法,"起"是指開端,"合"是指結束全文。
1.謂起飛。
1.猶起哄。
1.亦作"起哄"。
2.謂許多人在一起胡鬧生事;搗亂。
3.打趣;開玩笑。
皮肉裂開(多形容被打傷重)周瑜用苦肉計打得黃蓋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1.開玩笑的話。
1.包裹在外面的堅硬外皮。
2.喻指表面的東西。
1.清代儲藏皮革的倉庫﹐是內務府所設的六庫之一。
1.皮革制作的靴鞋。
1.猶賴皮。
1.形容人消瘦不堪。
1.指藏在心里不說出來的評論。《春秋》﹐相傳孔子所修﹐意含褒貶。借指評論。
1.謂胸中熟悉晉代故事。
1.不著實的意思。
也作皮里春秋”。深藏在內心而不講出來的評論。陽秋即《春秋》,借指評論。相傳孔子寫《春秋》,寓含褒貶而不直言。晉簡文帝母煮名阿春,晉人避諱,以陽”代春”。
1.古代革制的笠形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