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兵。
1.收割草料。
2.起草。指初步寫出文稿或畫出畫稿。
1.契丹官兵以牧馬為名,四出劫掠,充為軍餉,俗稱打草谷。
比喻采取行動不謹慎不機密而走漏消息驚動了對方這次行動要注意保密,以免打草驚蛇。
1.見"打草驚蛇"。
1.除去棉花﹑向日葵等作物上的無用枝條,使養分集中。
1.打岔。
1.見"打茶圍"。
1.亦作"打茶會"。
2.舊時謂至妓院品茗飲酒取樂。
1.方言→扯,胡攪。
1.謂干擾﹑阻止或打斷他人的行為﹑工作或說話。
2.故意把話題扯開去。
1.當差。
1.插話。
1.打戰,發抖。
1.長期。
1.維持廣場秩序。
1.方言。演員在臺上走過場。
1.玩把戲或拳術時,拿繩子或用拳﹑刀作虛勢令人后退以圍成場地。亦謂在空地上賣藝。
1.吵鬧;吵嘴。
1.趕逐。
1.支撐,支持。
1.不同的部分融合為一個整體。
1.部隊發起迅猛進攻。
2.引申指搶在前面。
1.打秋風。
1.見"打出調入"。
1.猶言逛來逛去,蕩進蕩出。謂不務正業。
戲曲武打技術之一。以打出手者(上把)為中心,由數人(下把)配合,作拋擲接踢武器的特技表演。多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戲,如京劇《泗州城》等。打出手時,以打擊樂作出手鑼鼓”伴奏。
1.恐懼。
1.造船。
1.方言。打架。
1.舊時州縣于立春日鞭土牛以祈豐年的習俗。
1.從,由。
2.自從。
1.干粗活。
1.見"打簇"。
1.舊時把炭燒紅放醋缽中,以蒸氣熏屋子驅逐邪氣。
1.亦稱"打竹簇"。北朝時的一種游戲。
2.猶打扮。
1.角色在舞臺上進進出出,跑來跑去。
1.打鼓攛掇角色上場。喻鼓動,慫恿。
1.沿街叫乞,唱《蓮花落》。
1.獨身,無配偶。多指男人。
2.方言。恐嚇勒索。
1.包裝成擔。
1.用棒打球。
1.收拾;準備。
2.指江湖上賣草藥兼行醫的人。
1.打擊使翻倒。
2.引申為攻擊使垮臺;推翻。
1.亦稱"打道子"。
2.古代官員出行時,差役在前面開路叫人回避。
1.見"打道"。
1.猜燈謎。
1.見"打提溜"。
1.最后面。
2.猶言作為基本條件。
3.奠定基礎。
4.指寫文章或繪畫起草稿。
5.用普通蔬菜墊在珍貴菜肴盤碗底部。 6.在赴宴之先,吃些食物,以免空腹飲酒。
1.謂臨時在地上鋪設鋪位睡覺。
1.用行賄手段,托請他人疏通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