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臺燈。
1.叔父的妻子。
1.父親的叔母,即叔祖母。參見"叔翁"。
1.商孤竹君之子﹐名智(或作致)﹐字公達﹐齊為謚號。
1.復姓。春秋魯有叔山無趾。見《莊子.德充符》。
1.猶末世。衰亂的時代。
1.叔父。
2.丈夫的弟弟。
3.泛稱與父同輩而年齡較小的男子。
1.復姓。春秋魯有叔孫得臣。見《左傳.文公元年》。
1.小的鮪魚。鮪即鱘。
1.父親的叔父,即叔祖。
1.周代"八士"之一。相傳為掌管山澤的官員。
1.復姓『有叔先雄。見《后漢書.列女傳》。
1.古代相傳高辛氏八個有才德的人之一。
1.漢初儒者叔孫通,曾為秦博士『朝初建,他雜采古禮和秦制,同諸儒生共立朝儀。
1.復姓。春秋晉大夫羊舌脄,字叔向,后以其字為姓。見《通志.氏族三》。
1.春秋時齊國的鮑叔牙。因他善于知人,舉賢讓能,曾推薦管仲佐齊桓公成霸業,后因以代稱能知人薦賢的人。
1.周代"八士"之一。相傳為掌管山澤的官員。參見"叔夏"。
1.謂嫂溺于水,小叔可親手援救。古禮謂"男女授受不親",但在特殊情況下則可破例不避嫌疑。語出《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1.見"叔丈人"。
1.妻子的嬸母。
1.妻子的叔父。
1.復姓。春秋時有叔仲惠伯。見《國語.魯語下》。
1.晉名臣羊祜字。祜有治績,通兵法,博學廣聞,鎮守荊州時曾以藥贈吳將陸抗,抗服之不疑,當時成為美談◇常用以為典。
2.丈夫的弟弟。俗稱"小叔子",與"大伯子"相對而言。
1.父親的叔父。
1.父親的叔母。
1.中樞的權柄。指軍政大權。
2.謂中心要領。
1.宰輔重臣。
1.即天樞。北斗七星的第一星。亦喻宰輔之位。
1.舊時指中央掌軍權的大臣。
1.宋代樞密副使的省稱。
1.天樞星的光芒。
1.謂解脫門樞。
也稱紅衣主教”。天主教的最高級主教。由教皇直接任命,分掌教廷各部和許多國家重要教區的領導權。由樞機主教組成的樞機主教團”,是教皇的高級咨詢機構,并于教皇缺位時負責選舉教皇。
1.斗樞與北極星。亦以喻中樞權力。
1.指接近皇帝的中央政權的樞要職位。
1.指朝廷。
1.謂機要而繁重。
1.喻國政。
1.指宰相之位。
1.猶樞要。指中央機要部門。
1.官名。唐代宗始置,以宦官為之。其后宦官以此干預朝政,甚至廢立君主,至昭宗時始改任士人。五代﹑后梁改名崇政使,后唐復稱樞密使。宋代則以之稱樞密院的長官。明以后多用為掌管軍事的大臣的代稱。
1.樞密使的別稱。
官署名。五代后梁時設崇政院,后唐改稱樞密院,宋代沿置,掌軍事機要、邊防等,為最高國務機關之一。遼代設北樞密院,相當于兵部;南樞密院,相當于吏部;漢人樞密院,管理漢族地區兵馬。元代樞密院掌軍機、邊防、宮廷禁衛等,戰時設行樞密院,掌一方軍政。明代廢止。
1.機要的謀劃。
1.樞密使的簡稱。
1.指樞密院。
1.國家法令。
1.關鍵;綱領。
2.指中央政權中機要的部門或官職。
3.指中心﹑沖要之地。
1.中樞官署。唐代門下﹑中書兩省在宮中左右掖,故稱。
1.猶樞府。
1.樞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