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追隨效法。
1.以武力為政,暴政。
2.努力于政事。
極力主張~和談ㄧ因為天氣要變,他~提前出發(fā)。
1.謂勤勉的人。
舊時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佃戶租種地主的土地,按租約規(guī)定,每年無償地為地主勞動一定時間,以此作為地租。是地租較早采用的形式。
1.見"歷陵"。
〈方〉歷書。
1.猶演變。
1.亦稱"歷莢"。
2.即蓂莢。
一條一條地陳述。
過去的各次在~競賽中他都表現(xiàn)得很突出。
詩話叢書。清代何文煥輯。共收錄南朝梁鐘嶸《詩品》和唐、宋、元、明代的詩話共二十八種。近代人丁福保有《歷代詩話續(xù)編》為之補充,收有唐代至明代詩話共二十九種。
1.指盜賊的內應﹑內線。
1.謂一一登門拜訪。
用年、月、日計算時間的方法。主要分為陽歷、陰歷和陰陽歷三類。具體的歷法還包括紀年的方法。
1.逐一訪問,遍訪。
1.謂久遠之業(yè)。指王位。
1.先后連任官職。
1.一一皆合。謂完全符合。
1.經心,關心。
1.歷數綱紀。
2.經歷的世代。
3.經歷一紀。極言歷時之久。古歷法以十九年為章,四章為蔀,二十蔀為紀。
1.專門觀測推算歷象的人。
1.見"歷草"。
1.過去多次踐行。謂任職。
1.歷法上所推算的節(jié)氣。
1.佛教語。謂宇宙在時間上一成一毀叫"劫"。經歷宇宙的成毀為"歷劫"◇統(tǒng)謂經歷各種災難。
多次經歷或遭受~滄桑 ㄧ~磨難ㄧ~千辛萬苦。
經過很長的時間~不衰。
1.《漢書.王褒傳》"過都越國,蹶如歷塊"。顏師古注"如經歷一塊,言其疾之甚"◇以"歷塊"形容疾速。
2.引申指不羈之才。
3.指駿馬。
1.歷法的原理。
(物體或景象)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可數ㄧ~在目。
1.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
1.亦稱"歷阪"。
2.即歷山。相傳為舜所耕之處。
1.車輪聲。
2.指車。
1.文采貌。
1.歷法。
1.即蓂莢。
1.歷數與天命。
過去的很多年;以往各年~的積蓄ㄧ比照~,今年的收成算中上。
1.指治歷中的推算節(jié)氣。
1.清晰貌。
1.藏匿罪犯的人?!稌鞑摹?肆往﹐奸宄﹐殺人﹐歷人﹐宥。"孔傳"汝往之國又當詳察奸宄之人及殺人賊﹐所過歷之人﹐有所寬宥。"孔穎達疏"詳察其奸宄及殺人之人﹐二者所過歷之人﹐原情不知﹐有所寬宥﹐以斷獄務從寬故。"一說﹐謂俘虜人民。周秉鈞易解"歷﹐謂俘虜……歷人﹐謂俘虜人民。"
1.歷年。
1.日歷,歷書。
1.古山名。相傳舜耕歷山。所在地點說法不一。
1.歷代共賞。
(事情)經過時日這一戰(zhàn)役,~六十五天。
地理學的分支之一。歷史學和地理學之間的邊緣科學。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huán)境及其演變規(guī)律的科學。按研究內容可分為歷史自然地理、歷史政治地理、歷史經濟地理、歷史地圖學等。
一種主張社會歷史過程沒有因果性、規(guī)律性、必然性的理論。認為社會歷史是雜亂無章的偶然事件的堆積,任何社會現(xiàn)象都是獨一無二的,歷史不可重演,歷史不能預言。
人們對社會歷史的總的看法,屬于世界觀的一部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是兩種對立的歷史觀。
一種認為歷史是某種先定目的的實現(xiàn)過程的理論。是目的論在歷史觀上的表現(xiàn)。如有的把歷史看作由神的旨意所安排,有的把歷史看作是理性”和精神”的展開和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