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規諫勸戒之言。
1.疆土。
1.宇內,天下。
1.天下;全世界。
2.指疆域。
3.猶塵世。
1.全國地圖。
〈書〉寰球;天下聲振~。也作環宇。
1.范圍,區域。
2.天下。
1.宇內,天下。
1.猶澴流。
1.回旋涌起的波流。
1.回旋貌。
1.絞刑。用繩勒死。
1.絞死。
1.形容樂器和鳴。
1.猶弦管。指美樂。
1.古代戎族。
1.亦作"?豬"。
2.見"豲豬"。
1.鬟和鬢。
1.指鳳釵。婦女首飾。
1.插戴于鬟髻的絹花。
1.亦作"鬟結"。
2.古代婦女的環形發髻。
1.鬟髻下垂貌。
1.見"鬟髻"。
1.形容鬟髻潤澤如露珠般晶瑩。
1.鬟髻的發絲。
1.鬟髻的頂心。
1.形容鬟髻美如煙云。
1.鬟髻的影子。
1.插戴于鬟髻的玉飾。
1.形容鬟髻美如烏云。
1.插戴于鬟髻的簪子。
1.視貌。一說窮視貌。又說眠目貌。
2.渾圓貌。
3.鳥鳴聲。
1.眼睛突出貌。
2.突出眼睛。
1.微笑貌。
1.謂延遲報聘。聘,指諸侯之間的互相訪問。
指行動或辦法趕不上迫切需要臨渴掘井,~。
1.猶徐步。慢行。
1.亦作"緩步當車"。
2.徐步行走以代乘車。多形容安貧守分。
1.見"緩步代車"。
地處于兩個敵對國家或集團之間的,不介入雙方沖突的國家。因這些國家對沖突雙方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而得名。
1.寬束衣帶。形容悠閑自在,從容不迫。
2.猶解帶。
1.寬松的衣帶,輕暖的皮衣。形容從容儒雅的風度。
1.《谷梁傳.文公十八年》"侄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緩帶。"后遂以"緩帶之思"表示求子心切。
1.緩慢松懈;拖延怠忽。
1.垂耳。
2.古地名。即儋耳。
1.寬大舒適的官服。與戎裝等緊身衣服相對而言。
1.見"緩聲歌"。
2.指音調柔緩之歌。詳"緩歌慢舞"。
1.柔和的歌聲和舒緩的舞姿。
1.見"緩歌慢舞"。
1.古樂府《雜曲歌辭》名。本出于《緩聲歌》。南朝宋謝靈運﹑唐李頎均著有歌辭。見《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五.前緩聲歌》。參見"緩聲歌"。
①(局勢、氣氛等)變和緩緊張的心情慢慢~下來了。②使和緩~空氣ㄧ~緊張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