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紫泥書。
1.見"小有天"。
1.道家所傳洞府名。在河南省濟源縣西王屋山。
2.泛喻名勝地方。
1.童稚之時。
2.歌僮。
1.舊時唱歌勸酒的年輕女子。
1.凡不滿一甲(即六十)余下的日數稱大馀﹐不滿一日(包括夜)余下的分數稱小馀。"大余"﹑"小余"各分前﹑后。前"大余"指所求年天正十一月(即今所用的農歷前一年十一月)朔那一天的干支﹐前"小余"是指這一天合朔的時刻;后"大余"是指這一年冬至那一天的干支﹐后"小余"是指冬至在這一天的時刻。前"小余"按一日九百四十分計算﹐后"小余"按一日三十二分計算。
2.泛指一日馀下的短暫時光。
1.王室使用的輕車。一名輿車。
2.泛指一般小車;小轎。
1.細碎之說。指雜錄﹑筆記體文字。
2.以描繪微小事物為內容的雜體辭賦。
3.短暫交談。
4.細語。
1.稱晉荊州刺史庾翼。翼繼兄亮鎮武昌。皆有名﹐故稱。
1.傳說中吳王夫差的女兒。
2.神話中仙人侍女名。
3.泛稱侍女。
1.謂病稍痊可。
1.年輕情人間的昵稱。
2.埋怨和責罵自己孩子時的話。
1.小庭院;小院落。
1.農歷以月僅二十九日為小月。
2.陽歷以三十日為小月。
3.小產。俗稱做產為"坐月子"﹐故稱小產為"坐小月子"﹐簡稱"小月"。
1.古族名『文帝初年﹐月氏的一部分人沒有西遷﹐進入南山﹐與羌人雜居﹐稱小月氏『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定西河地﹐小月氏出山﹐與漢人雜居。共有七個大種﹐分布在湟中及令居﹐稱"湟中月氏胡"。另有數百戶在張掖﹐稱"義從胡"。
2.古西域國名。公元五世紀前期﹐大月氏貴霜國王寄多羅南侵北天竺﹐占領五國﹐命其子在干陀羅為王﹐都富樓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稱小月氏國。五世紀后期被嚈噠所滅。
1.舊時星命家用語。謂每一年行一運﹐主一年的吉兇﹐稱小運﹐也稱流年。
2.堪輿家語。大致依《皇極經世書》之說﹐以甲子六十年為一元﹐又以一元六十年為大運﹐一元之中每二十年為小運﹐以此定地氣之衰旺。
1.詩八病之一。又名傷音病。凡五言詩一聯中除韻腳外﹐其余九字中有相同之韻者即為犯小韻。如"客子已乖離﹐那宜遠相送"﹐子﹑已﹑離﹑宜同韻﹐即稱為犯小韻。
1.猶下等。
1.北魏時稱侍中黃門。
1.謂豆腐。
1.詈詞。猶小畜生。
1.輕便爐灶﹐多供行旅使用。
2.集體伙食標準中最高的一級。以別于"大灶"﹑"中灶"。
3.泛指用小鍋灶燒煮的飯菜。
4.比喻特殊的待遇等。
1.隨意采摘。
1.對己宅的謙稱。
1.指唐張旭。
1.庸俗而識短的人。
1.小帳幕。
2.亦作"小賬"。服務性行業收取的小費。有在正款外另行加收的﹐也有顧客隨意給的。
1.較輕的責打。
2.古代刑具之一。
1.見"小帳"。
1.亦作"小棹"。
2.短槳。常用以指小船。
1.肖像。
2.稱肖像照片。
1.指神仙謫降(塵世)。
1.小像。小幅真容的簡稱。
1.小陣形。
2.動作或事情經過的短暫段落。
1.小城。駐兵鎮守的州郡中之較小者。
2.小方鎮。掌握一方軍政大權的藩鎮中之較小者。
3.小市鎮。縣以下人口較集中而有商業活動的居民點。
1.在較小范圍﹑較短時間內進行的整頓思想作風的活動。
1.星名。
2.《夏小正》之簡稱。
1.即胡﹐戈戟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
1.樹木細枝。
2.指庶子。
3.即小支。
1.從細事上察知。
1.見"小侄"。
1.手的第五指。
1.口語。小指。
1.冬至后一日。一說冬至前一日。
1.小的政事。
2.略有政績。
3.進行小規模的治理。
1.小智慧;小聰明。
1.在小事上效忠獻媚。
2.小小的忠心。
1.即編鐘。古代的一種樂器。
2.飲酒或喝茶用的小杯。
1.指部族分支之弱小者。
2.形體小的品種。
1.一小部分人。
1.夏歷九月十日﹐即重陽后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