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出一般;出眾卓犖絕俗|卓犖乎方州|博學高才,卓犖不羈|姿貌不凡,豐神卓犖。
1.古代守城拒敵的設備。
2.六朝時的禁城。
戲劇名詞。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白、獨白、旁白。是劇作者用以展示劇情、刻畫人物、體現主題的主要手段。
1.猶臺駕。從,仆從。不敢直斥其人,故呼其仆役。
1.放在桌子上用的,有座子的電燈。
1.古稱三公為臺鼎,如星之有三臺,鼎之有三足。語本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臺,地建五岳,降生我哲,應鼎之足。"
1.比喻宰輔重臣。臺,三臺星;斗,北斗。
①唐朝稱侍御史。②對人的敬稱。多用于書信?! 九_端】①唐朝稱侍御史。②對人的敬稱。多用于書信。
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次戰役。1938年3月,日軍兵分兩路,進攻徐州的門戶臺兒莊。中國軍隊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指揮下,以優勢兵力包圍了進攻臺兒莊的日軍,同時擊退了由臨沂增援的日軍一部,殲滅日軍萬余人。這一戰役是抗戰初期正面戰場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1.泛指宮廷內大小官署。
1.《漢書.東方朔傳》"愿陳《泰階六符》"唐顏師古注"孟康曰'泰階,三臺也。每臺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驗也。'應劭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下階為士庶人。'"因以"臺符"喻指宰相之職權如中階,有承上啟下之功用。
對人的敬稱,用于詢問表字,猶言尊姓、大號請教臺甫怎么稱?
1.御史府。
2.指中央政府機構。
1.三公宰輔之位。
1.指太傅。太傅為三公之一,故稱。
1.指朝廷的綱紀。
指尚書臺,輔佐皇帝直接處理政事的官署◇泛稱中央政府機關事歸臺閣|入臺閣輔政。
1.朝廷所設的賞格或頒布的法令。
1.抬高估價。
1.泛指樓臺館閣等高大建筑物。
2.特指道教的廟宇。
1.漢時尚書臺長官的統稱。
2.唐宋御史臺長官的統稱。
3.泛指朝廷公卿。
1.樓臺館閣。
2.泛指朝廷官署。
1.三臺星光。亦以喻宰輔之位。
2.為邀請他人赴會的敬辭。
1.猶臺輔。袞,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禮服。
1.形容器宇軒昂,精神煥發。
1.猶臺輔〔,輔翼。
2.對人來函的敬稱。
1.喻宰輔大臣。臺,三臺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宮帝座前。
1.敬辭。用于問候對方寒暖起居。
1.即三公。古以三臺星象征三公,周在外朝種槐樹,以定三公之位,后因以"臺槐"稱宰輔之位。
1.指中央官員。
1.敬辭。舊時用于詢問人名字。
1.臺的基礎。
2.舊稱專事暗中為男女撮合的罪惡場所。
1.舊時蒙古王公的爵位名號◇亦用作軍銜和行政區長官的稱號。
1.指天臺宗。
1.敬辭。尊稱對方。
1.朝廷的公文。
1.唐宋時以專司糾彈的御史為臺官﹐以職掌建言的給事中﹑諫議大夫等為諫官。兩者雖各有所司﹐而職責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稱之。明初廢諫院﹐以給事中兼領監察與規諫﹐兩者開始合流。至清雍正元年﹐又使之同隸都察院﹐于是臺諫完全合二為一。
1.亦作"臺鑒"。
2.請對方審察﹑裁奪的敬辭◇常用于書信。
1.指天臺宗。
1.三臺星亦名泰階,故稱臺階。古人以為有三公之象,因以指三公之位或宰輔重臣。
1.三臺星共六星,每臺二星,成三階。古人以為"三階平則陰陽和,風雨時,社稷神祇咸獲其宜,天下大安,是為太平"。因以"臺階平"指天下太平。
1.指宮中。
1.六朝時對官軍的稱謂。
1.指尚書郎。
2.指御史。
1.擺在桌子上用的日歷或月歷。
1.古指中央政府機構的屬官。
1.地位最低下的奴仆。
1.指蓑衣和笠帽。
1.即陵臺令。唐代掌陵寢之官。
2.御史臺的規章。
1.高貴的門第。
1.對對方囑托的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