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善良淳樸。
1.查禁。幾,通"譏"。
經過多次~波折 ㄧ~交涉。
1.謂明察隱微而決斷。
1.近利;求利。
1.重要而須保密的軍國之事。
1.傳說中的古帝王名。
1.機謀權術。
1.案上的肉,比喻任人宰割。
1.明末的文社組織。名為"幾社"者,蓋取知幾其神之義。主要成員有陳子龍﹑夏允彝﹑徐孚遠﹑何剛等人。其文學主張頗受前后七子影響,作品則對政治的混濁﹑民生的疾苦有所揭露。明亡后,陳子龍等數人曾致力抗清。
1.精微。
1.精微神妙。
什么時候你們~走?ㄧ你~有空兒過來坐吧。
1.機密的事。
1.猶幾許。多少,若干。
1.幾與門,指住處。
1.靠幾與臥榻,常用以泛指日用器具。
1.案上。
1.指《周易》。
1.稱農歷月之十四日。幾,近;望,農歷每月的十五日。
1.猶隱微。指預兆。
1.猶預兆;隱微。
2.些微,一點點。
1.機要的事務。多指軍國大事。
1.機警穎悟。
1.相差甚微;極少。
1.幾和席,為古人憑依﹑坐臥的器具。
1.《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幾幾。"周代大官之鞋色紅,頭尖而向上翹◇以"幾舄"為大官之鞋的代稱。
1.猶機先;先兆。
1.隱微的跡象。
1.非分企求。幾,通"冀"。
1.見"幾硯"。
1.亦作"幾梴"。
2.猶幾席。《周禮·春官》有司幾筵,專掌五幾五席的名稱種類,辨其用處與陳設的位置。幾席乃祭祀的席位,后亦因以稱靈座。
1.亦作"幾研"。
2.幾案和硯臺。
1.猶言怎樣的。
1.猶機宜,事理。
1.精深隱微之言。
1.近于;幾乎。
1.時機氣運。
1.幾微幽深。
1.坐幾和手杖﹑皆老者所用,古常用為敬老者之物,亦用以借指老人。
1.預兆。
1.猶要政。
1.即條幾,條案。
自己這一方面。
組詩名。清代龔自珍作。指1839年作者辭官回鄉途中所作的詩。均為七言絕句,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表達了作者對政府腐敗、國家衰亡、社會黑暗的深切擔憂和強烈不滿,詩作大多感情沉郁、氣勢恢宏。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等名句,歷來被人傳誦。
1.亦作"己饑己溺"。
2.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自己的任務以天下為~。
1.私欲。
1.也稱土木之變。指明英宗被瓦剌俘于土木堡事件。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貴族也先率兵攻明。宦官王振挾持英宗統兵五十萬親征,至大同,聞前方熊,即驚慌后撤,行軍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東)被敵軍追及,倉猝應戰,死傷過半,英宗被俘,王振也為亂軍所殺。因這一年是己巳年,故名。
1.知己。
1.見"蟣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