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醫(yī)切脈三部部位名。橈骨莖突處為關,關前為寸,關后為尺。
1.用枲麻類植物纖維織布制成的單罩衣。古代女子出嫁時在途中所穿,以蔽塵土。
1.凹陷的頭頂。
1.集合﹐會合。
1.見"糾案"。
1.亦作"糾按"。
2.彈劾審察。
1.舉發(fā)報告。
1.亦作"糾駁"。
2.糾舉駁正。
1.舉發(fā)彈劾。
1.亦作"糺曹"。
2.州郡屬官錄事參軍的別稱。職掌糾舉六曹,勾稽失謬。
①繞在一起問題~不清。②搗麻煩~不休 ㄧ我還有事,別再~了。
1.查察其罪而加以貶斥。
1.糾纏交錯。
2.糾正錯誤。
1.舉發(fā)彈劾。
1.亦作"糺耳"。
2.餅類食物。
1.舉發(fā)。
1.亦作"糾罰"。
2.督察懲罰。
1.纏繞束縛。
1.檢舉告發(fā)。
糾纏不清的事情;糾紛他們之間有過~。
1.亦作"糺劾"。
2.舉發(fā)彈劾。
1.謂舉發(fā)查驗罪行。
1.纏繞交錯。
1.合會。舊時民間一種信用互助方式。由發(fā)起者糾集多人,約定按時每人每次出錢若干,輪流由一人總得。首次由發(fā)起者先得,以下依不同方式?jīng)Q定得錢次序。亦有地痞棍徒利用這一形式聚斂剝削的。
糾合(含貶義)。也作鳩集。
1.檢舉。
1.扭;擰。
1.揭發(fā)暴露。
1.糾察和禁絕。
1.糾纏交錯貌。
2.同"赳赳"。武勇貌。
1.亦作"糾舉"。
2.督察舉發(fā)。
1.糾合聚集。多含貶義。
1.聚集統(tǒng)率。
1.審察處理。
1.見"糾捩"。
1.糾纏;纏繞。
1.相互牽纏。蓼,通"繚"。
1.水流清冽貌。
2.舉發(fā)。
1.亦作"糾戾"。
2.扭結。
1.察罪并加誅殺。
1.糾集統(tǒng)率。
1.糾彈議處。
1.亦作"糺漫漫"。
2.見"糾縵縵"。
1.亦作"糾縵"。
2.縈回繚繞貌。
1.亦作"糾漫漫"。亦作"糾縵縵"。
2.紆緩繚繞貌。
1.糾正謬誤。
1.纏繞絞結。
1.見"糾纆"。
1.亦作"糾墨"。
2.繩索。
1.糾纏盤曲。
1.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