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別敘述。
2.猶銓敘。
1.高飛。
1.冰錐。指滴水凝成的錐形的冰。
1.石頭。
1.亦作"碇石"。
2.穩定船身的石塊或系船的石礅。
1.亦作"竛?"。
2.孤單貌。
3.行走不穩貌。
1.即碰鈴。打擊樂器﹐用銅制成﹐形似小碗﹐兩個為一副﹐左右手各持一個﹐相碰發音。多用于器樂合奏或戲曲﹑歌舞的伴奏。
1.專指因受外力搖晃而發聲的鈴。球形或扁圓形﹐下部或中部開一條口﹐里面放金屬丸或小石子。式樣大小不一﹐有騾馬系帶的﹑兒童玩的或做服飾的。
1.比喻易受外界影響億不定的態度。
1.僧﹑道游方時手持的響器。
①金屬發聲器。鈴大鐸小。用于警戒、齋醮、奏樂等鈴鐸警耳。②鈴鐺。掛于牲畜頸間,或作兒童玩具、飾物脖子上掛著一個小鈴鐸。③掛于建筑物上的風鈴中門當途,鈴鐸虛懸。
1.亦作"鈴眊"。
2.一種毛羽結成的織物﹐四周綴鈴。
1.銅鈴和旗旛。古代常并用于園中﹐以驅雀護花。
1.亦作"鈴合"。
2.指翰林院以及將帥或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
1.一種打擊樂器。鼓框扁平﹐木制。一面蒙獸皮﹐周圍嵌以若干小銅鈴。演奏時﹐左手執鼓﹐懸空搖動﹐或用右手指﹑掌擊之﹔用右拇指搓奏﹐可得震音。用于管弦樂隊。
2.鈴和鼓。
1.見"鈴閣"。
1.唐代兵營的戒嚴﹑報警設施。其法是﹕在圍在營房四周的木架上掛鈴﹐當敵人接觸它時會發出響聲﹐以便禁戒﹑迎戰。
1.響箭。
1.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長橢圓形﹐開鐘狀小花﹐向下垂﹐形狀像鈴﹐白色。結漿果﹐紅色﹐球形﹐可以入藥。
1.隨從護衛人員。
1.象聲詞。
1.見"鈴子香"。
1.系有鈴鐺的馬匹。
1.見"鈴毦"。
1.綴有垂飾的風鈴﹑鸞鈴。
1.系鈴的繩索。唐制翰林院禁署嚴密﹐內外不得隨意出入﹐須掣鈴索打鈴以傳呼或通報。
2.引申指警報﹑邊警。
1.即鈴索。
1.巡邏﹑報警用的銅鈴﹑木梆等響器。
2.借指巡邏﹑警衛。
3.搖鈴擊柝。
4.猶號令﹑紀律。
1.分頒爵位。
2.指爵位。
1.諸郡。
2.謂建置郡治。
3.大郡。
1.行列分明。
2.高聳貌。
3.風吹貌。
4.眾多。
5.象聲詞。樂器聲。
1.眾多深密。
1.雜亂的田壟﹑矮墻等。指高低不平。
1.猶羅列。
1.羅列,陳列。
1.兩眉對列。謂真切無疑。
1.水渠。
2.指家族各分支。
1.猶眾民。《管子·山至數》"大夫不鄉贅合游者,謂之無禮義。大夫幽其春秋,列民幽其門山之祠。"郭沫若等集校"許維遹案'列民,讀為黎民。'"一說列民當分讀,原文當為"春秋不鄉贅合游者,謂之無禮義。大夫幽其列,民幽其門。"見《管子集校》郭沫若案。
1.鬼物名。
1.亦稱"列寧裝"。
2.建國前根據地﹑解放區干部經常穿著的一種服裝,建國初期亦頗流行。
見圣彼得堡”(303頁)。
列寧的著作集。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翻譯。中文第一版根據俄文第四版翻譯。共三十九卷。1955-1963年出版。中文第二版根據俄文第五版并增補部分文獻編譯。共六十卷。1984-1990年出版。
1.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革命根據地建立的一種俱樂部。
1.見"列寧服"。
1.猶烈女。謂重義輕生﹑有節操的女子。
1.排列。
1.宮殿墻上的裝飾物。用鑲嵌著玉石的金環排列在一條橫木上,象連貫成串的錢,故稱。
舊時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
1.指九卿。
1.分封土地。
1.有名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