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獨立觀察。
2.指一人觀察。
1.官署。
1.云和樹。
2.高聳入云的樹木。
3.比喻朋友闊別遠隔。
1.謂兩地相隔遙遠。
1.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后用"云樹之思"比喻朋友闊別后的相思之情。
1.云與水。
2.謂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飄泊無定﹐故稱。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稱。
4.河流名。在今廣東省樂昌縣南境。
1.云游四方的人。
1.指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1.指道士。
1.浪游四方的人。
1.行腳僧。
1.共同檢舉。
戲曲名詞。中國戲曲史上有多種以雜劇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點各有不同。晚唐已有雜劇之名,其后歷代均見此名。如宋雜劇、元雜劇、溫州雜劇、南雜劇等。通常多指元雜劇。
1.猶聚集。雜﹐通"集"。
1.正稅以外的各種攤派。
1.猶會審。
2.《四庫全書》"子"部"雜家"的一個小類。
1.唐宋時科舉取士的一科。在"經義"﹑"詩賦"等科之外。
1.雜稅。
1.即雜燴。
1.封建社會指儒家經典以外的著作。
1.繁多蕪雜。
1.不純正的音樂。
1.混雜的種類﹔非純正的種類。亦指各種類別。
1.謂成熟。《淮南子.俶真訓》﹕"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優游﹐抱德煬和﹐而萬物雜累焉。"高誘注﹕"抱其志德而炙于和氣﹐故萬物雜累﹐言成熟也。"一說﹐"雜累"當作"炊累"﹐猶動升。劉文典集解引孫詒讓曰﹕"雜累﹐無成熟之義。雜﹐疑當作炊。《莊子.在宥篇》云﹕'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釋文》云﹕'炊本作吹。同。'司馬云﹕'炊累﹐猶動升也。'……《淮南書》似即本彼文﹐高訓為成熟﹐則與司馬﹑郭義異耳。"
1.指古代私人撰著的禮儀著作。
1.猶會審。
1.指米麥以外的糧食。
1.古代給予官署的各種津貼。
1.古代指士流之外的人﹐如工商﹑醫卜﹑星相及其它以方技謀生者。
2.古代非正途出身的雜職官吏﹑小官吏。
1.舊時對邊疆少數民族的蔑稱。
1.古代史學體裁之一種。
2.古人多以此為書名。
1.各種格律的詩。
1.猶雜念。
1.多而亂﹔無秩序﹑條理。
2.指使之雜亂。
1.混亂而無條理。語本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1.共同議論。
2.漫無中心﹐涉及面廣的議論。
1.宋時專為宮廷購買貨物的官署。
1.指雜貨小商販。
1.宋代處理剩馀物資的官署。
1.亦作"雜面"。
2.用綠豆﹑小豆等粉制成的面條。
1.古稱工商游食之民。
1.謂名目繁多。
1.雜色木材﹔劣質木材。
1.各種論難。
1.博雜的技能。
1.古詩詩體之一種。指各種模擬前人作品所寫的詩。
1.種種思慮﹔不純正的念頭。
1.正牌﹑名牌之外的各種牌號。
2.引申為非正規的﹐非正統的。
1.指國民黨軍隊中"中央軍"之外的其他派系的軍隊。
1.正稅以外的各種攤派。
1.亦作"雜佩"。
2.總稱連綴在一起的各種佩玉。《詩.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毛傳﹕"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一說指佩玉的中綴﹐即琚瑀。
3.指文章的變化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