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體態輕盈的舞蹈。
1.軍旅;兵事。
1.軍機,軍務。
2.軍紀;軍法。
1.謂戰事緊急而忙于應付。
1.見"戎馬倥傯"。
1.謂戰亂不寧。
1.《老子》"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陳鼓應注"生于郊,指牝馬生駒犢于戰地的郊野。"意謂國家政治不上軌道,連懷胎的母馬也用來作戰◇以"戎馬生郊"指戰亂不斷。
1.指從事征戰的生活﹑經歷。
1.亦作"戎曼"。即蠻氏。古族名。西戎的一支。春秋時分布于今河南蠐上游一帶◇為楚所滅。
2.泛指四夷。
1.見"戎蠻"。
1.軍門。
1.戎和貊。貊,北狄的別稱。泛指西北少數民族。
1.軍府;幕府。
1.軍旗。亦借指戰事。
1.戎馬的韁繩。引申指軍務。
1.指戎族軍隊。亦泛指我國西北方少數民族軍隊。
1.軍旗。
1.兵器。
1.茂盛貌;濃密貌。
1.指備戰與修繕宮室之事。
1.將士;兵士。
1.軍事;戰事。
2.指軍容。
1.發動戰爭的主謀﹑禍首。
2.首先挑起事端或帶頭做壞事的人。
3.軍隊的主帥。
1.見"戎菽"。
1.亦作"戎叔"。
2.山戎所種植的一種豆科植物。大豆。《管子.戒》"北伐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詩.大雅.生民》"蓺之荏菽"毛傳"荏菽,戎菽也。"鄭玄箋"戎菽,大豆也。"一說為胡豆,蠶豆。《爾雅.釋草》"戎叔,謂之荏菽。"郭璞注"即胡豆也。"或謂戎菽﹑胡豆皆豌豆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劐.谷三.豌豆》。
1.行伍,軍隊。
1.軍隊的統帥。
2.指戎族軍隊的主將。
1.戎人之法。《左傳.定公四年》"啟以夏政﹐疆以戎索。"杜預注"大原近戎而寒﹐不與中國同﹐故自以戎法。"后以泛指法令。
1.即《六韜》。
2.韜略,軍事謀略。
1.邊境哨所。
1.他人與我。
2.借指塵世。
3.佛教語。即人我見。凡俗之人妄認自身常住不變,執著"有我"之見,佛家謂之"人我見"。
4.佛教語。人相和我相并稱的略語。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1.古代祭祀等典禮所用的一種不拿道具的舞蹈。
2.象人一樣地舞蹈。
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也是組成藝術形象的主體。文藝作品大多通過人物和人物的活動來反映現實生活。
戲劇、電影等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藝術手段。包括化裝、戲劇服裝等。
1.唐李守素的綽號。因其精通氏姓之學,故稱。
1.古代用作祭祀的人,謂之人犧。
1.方言。謂人小計謀多。
1.相傳明朝滅亡后,有一遺老宣稱要為亡明殉節,但又不肯自殺。于是自稱效法信陵君,嗜酒狎妓。誰知長久不死,人卻變得駝背彎腰。被人取笑為"人蝦"。見清袁枚《新齊諧》卷六◇用以嘲諷沒有骨氣而又自欺欺人者。
1.見"人間"。
1.人參的別名。
1.莧的一種。
1.人的相貌﹑形貌。
2.星相術用語。特指貴人之相。
3.佛教語。指一切眾生外現的形象狀態。
1.喻指忤逆不孝之人。傳說梟是食母的惡鳥,因稱。
1.人的心地。
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
3.指人們的意愿﹑感情等。
1.比喻人的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樣。
1.常綠喬木。葉互生,橢圓形。夏季開黃白色的花。漿果呈心臟形,大如梨。原產熱帶美洲,我國南方也有栽培。果實可供食用或制飲料,樹干內流出的液汁,是制口香糖的主要原料。此種植物的果實也稱人心果。
1.見"人心惶惶"。
1.亦作"人心皇皇"。
2.人們內心驚恐不安。
1.謂人的內心難以探測。
1.人的心地不可探測。謂人心險惡。
1.供步行者走的路。
2.特指馬路兩旁供人步行的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