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晉常璩《華陽國志.漢中士女》"﹝閻憲﹞為綿竹令,以禮讓為化,民莫敢犯。男子杜威夜行,得遺物一囊,中有錦二十五匹,求其主還之曰'縣有明君,何敢負其化。'"后以"遺錦"為稱頌官員德政之典。
1.見"邪徑"。
1.斜行度越。
1.邪惡詭詐。
1.謂心傷的人無故而哭。
1.方言。壞念頭。
1.猶邪臣。
1.乖戾不正。
1.妖邪災沴。
1.謂輾轉升任地方長官。
1.古代深衣的領子。
1.較正道近便的小路。
2.比喻不正當?shù)耐緩健?/p>
1.喻指不正派的人。
1.指邪惡騷亂之事。
2.指精神失常之態(tài)。
1.謬說,邪曲之論。
1.日本古國名。約公元一世紀末二世紀初出現(xiàn)在九州北部,公元四世紀末亡于古大和國。
1.邪惡放縱。
1.奸邪而善諂媚。
1.作祟害人的鬼怪。
1.比喻邪念,壞主意。
2.方言。反常,出乎意料之外。
1.指不正當?shù)拈T路或途徑。
1.邪惡的始端。
1.傾斜披靡貌。
1.奸邪的百姓。
1.邪惡的計謀。
1.妖魔。
2.舊謂魔鬼造成惑亂慧性﹑妨礙修行的變態(tài)心理。
1.猶言邪魔歪道。
1.指不正當?shù)难孕谢蛲緩健?/p>
1.指旁門左道。
2.指不純正的學說或文字。
3.妖精鬼怪。
4.不好的途徑或行為。
1.邪惡的鬼怪。
1.邪惡的計謀;陰謀。
1.傳說中的熱帶果木名。
1.邪曲,心術不正。
1.親近而不莊重。
1.邪惡逆亂。
1.斜視。
1.不正當?shù)哪铑^。
1.亦作"邪?"。
2.邪惡的人或事物。
1.奸邪,偽善。
2.奸邪小人。
1.邪惡暴虐。
1.不正派。
1.亦作"邪皮子"。
2.方言。詈語。淫邪下流。
1.見"邪皮"。
1.亦作"邪辟"。
2.乖謬不正。
3.品行不端的人。
1.猶邪路。
1.亦作"邪炁"。
2.中醫(yī)指傷人致病的因素。
3.妖氣。
4.不正當?shù)娘L氣或行為。
1.見"邪氣"。
1.指邪惡機巧的行為。
1.惡鳥。
1.歪斜。
1.不正直。
2.指品性不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