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將彼器的液體傾注于此器。《詩.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孔穎達疏"可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后亦以喻取一方以補另一方。
1.極毒。
1.指冬至到大寒時給小麥等越冬作物施的肥。
1.臘月的寒風(fēng)。
1.梵語lava的音譯。古印度計時單位。也譯作"羅婆"。
1.古人于臘日或臘前一日擊鼓驅(qū)疫﹐因有是名。
2.泛指歲末或春來的信息。
1.猶言寒冬時節(jié)。
1.即臘梅。
1.古代臘祭時的集會。
1.元明時京中稱南方人的謔語。
1.臘月所制的藥劑。
1.古時歲終祭祀。
1.臘月釀制的酒。
1.[英lacquer]清噴漆的通稱。
1.瘌痢的諧音。指黃癬﹐或患黃癬者。
1.臘月的嚴(yán)寒。
①落葉灌木,葉子對生,卵形,開花以后才長葉子。冬季開花,花瓣外層黃色,內(nèi)層暗紫色,香味濃。供觀賞。②這種植物的花。
1.亦稱"臘八面"。
2.明時宮中于十二月初八日賜食之面。
1.臘月釀制的酒。
1.謂臘盡春回。
1.古官名。天官之屬。
1.干肉。
1.干枯的田。專指秋天缺少雨水時所耕之田。
1.農(nóng)歷年末。
臘魚、臘肉、臘腸、臘雞等食品的總稱。
1.猶臘祭。
1.謂臘冬時節(jié)。
1.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
1.臘冬所制藥劑。多供滋補用。
1.即臘酒。蟻﹐酒面上的浮沫﹐代稱酒。
1.臘月所釀之酒。
1.冬日釀酒的酒糟。用于腌制食物。
1.臘月所釀之醇酒。
1.長黃癬的腦袋;因黃癬而禿頂?shù)娜恕?/p>
(臉)沒有血色;煞白。
1.以蠟涂絹﹐臨摹原畫﹐稱"蠟本"。
1.鷂鷹的一種。鼻根色黃﹐故名。
1.西洋畫的一種。用蠟筆在紙上繪成。
1.謂以蠟潤鞭。比喻外美而中腐。
1.封在蠟丸中的奏章。
1.年終祭祀的助祭人。
1.見"蠟丸帛書"。
1.涂過蠟的彩綢。比喻光潤鮮艷。
1.見"蠟渣"。
1.見"蠟面茶"。
1.錫閖打成的釵子。
1.即白蠟蟲。成群棲息在白蠟樹或女貞樹上。雄蟲能分泌白蠟﹐包圍體軀。早在十三世紀(jì)﹐我國已知飼養(yǎng)白蠟蟲以生產(chǎn)白蠟。
1.蠟祭用的祠堂。
1.即蠟丸。
1.蠟燭燈。
1.黃蠟色的花蒂。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