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好運氣;出乎意料的好機會。
2.幸福,稱心如意。
1.即笓籬戰格。
1.古代城墻上的防御設施。由竹或荊柳編織而成﹐用以遮隔矢石。
1.大蟻。
2.猶言小丑。常用作對敵人的蔑稱。
3.輕視。
4.比喻微小的力量。
5.紫荊的別名。
1.比喻力不能勝。
1.蟻垤。
1.見"蚍蜉撼大樹"。
1.螞蟻搖撼大樹。比喻自不量力。
1.見"蚍蜉撼大樹"。
1.藥用植物鼠曲草的異名。
1.喻微小的援助。語本唐韓愈《后序》"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
1.亦作"蚍@"。
2.植物名。即錦葵。
1.唐韓愈《后序》"外無蚍蜉蟻子之援。"后因以"蚍蟻"比喻微小的力量。
1.蚍蜉和蜉蝣。極言其小。
1.見"蚍衃"。
1.即郫筒酒。
1.竹制盛酒具。郫人截大竹二尺以上,留一節為底,刻其外為花紋,或朱或黑或不漆,用以盛酒。
2.酒名。相傳晉山濤為郫令,用竹筒釀酒,兼旬方開,香聞百步,俗稱"郫筒酒"。
1.女墻。借指城墻。
1.城池。
1.城上女墻。
1.城堡。
1.土地低洼潮濕,土質瘠薄。
1.亦作"埤"。
2.城上呈凹凸形而有射孔的矮墻。
3.泛指城墻﹑圍墻。
1.低濕的地方。
2.低洼潮濕。
1.卑污。指操行鄙劣。
1.謂地勢低下而狹窄。
1.猶厚加。
1.謂大大增加。
2.補益,助益。
1.助益,幫助。
1.見"埤堄"。
1.形容地勢漸趨平緩。
1.載皇帝內棺的車子。
1.柿餅。
1.古代一種橢圓形的盛酒器。
1.亦作"椑柿"。
2.果木名。柿之短而小者。實似柿而青,汁可制漆,常用于染漁網,漆雨傘等。
1.見"椑柹"。
1.唐白居易《琵琶行》有"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句,后以"琵琶別抱"指婦女改嫁。
1.見"琵琶別抱"。
1.琵琶上架弦的格子。亦指琵琶。
1.虱的別名。
1.即肩胛骨。
1.見"琵琶舊語"。
日本最大湖泊。由地層斷裂下陷而成,形似琵琶,故名。面積673平方千米。最深為103米。山水秀麗,已辟為國立公園。
1.清代便服前襟的一種樣式。大襟只掩至胸前,不到腋下;鈕扣自大襟領口竾_到立邊下方,排列較密。
1.《宋書.樂志一》"傅玄《琵琶賦》曰'漢遣烏孫公主嫁昆彌,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箏﹑筑,為馬上之樂。欲從方俗語,故名曰琵琶。'"后以"琵琶胡語"﹑"琵琶舊語",表示對外屈辱求和之意。
1.亭名。在江西省九江市西,長江東南岸。唐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送客湓浦口,夜聞鄰舟琵琶聲,作《琵琶行》,后人因以名亭。
1.指粗壯的腿。
1.郁結。
1.情意融洽。
1.脾臟所在之處。泛指腹部。
1.牲體的內臟和口舌。借指美味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