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溝中的流水。《詩.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毛傳"行潦,流潦也。"《孟子.公孫丑上》"麒麟之于走獸,鳳凰之于飛鳥,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類也。"趙岐注"行潦,道傍流潦也。"孫奭疏"潦,雨水盛也。"唐駱賓王《從軍中行路難》詩"川源饒毒霧,溪谷多淫雨。行潦四時流,崩槎千歲古。"張際春《向贛南閩西進軍》"有些路旁的枯草上,掛著一根一根的半透明的圓形冰柱,風吹著一搖一擺,有的被行人撞落在行潦中流動著。"一說道路上的積水。
2.《詩.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鄭玄箋"流潦,水之薄者也。遠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于此小器,而可以沃酒食之餴者。以有忠信之德﹑齊絜之誠以薦之故也。"《左傳.隱公三年》"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后因以"行潦"指祭祀或進獻用的酒食。
3.指渾濁的水。以喻濁世。《詩.大雅.泂酌》篇,今文三家以之為公劉而作。謂以戎狄濁亂之區而公劉居之,譬如行潦可謂濁矣。公劉挹而注之,則濁者不濁,清者自清。說見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
1.猶言腳俏皮。
1.謂仰面跌倒。
1.舊時奉官府差遣辦事的人。
1.放在炕前或椅前供墊腳用的矮木凳。
〈方〉自行車。
形容做事踏實認真。
1.見"腳打著腦杓子"。
1.洗腳用的熱水。
1.固定在火車上﹐備上下車用的梯子。
1.猶腳步。多指走路時腿的動作。
2.腳;腳上。多就踢球技巧而言。
3.猶兆頭。
4.舊時碼頭上剝削搬運工人的把頭。
1.指結發妻。
1.腳與脛接連處﹐即腿肚下面的部分。
1.見"腳窩"。
①腳底下。②〈方〉目前;現時~是農忙季節,要合理使用勞力。③〈方〉臨近的時候冬至~。
1.猶言底下人。舊時對仆人的蔑稱。
1.死的隱語。
舊稱搬運業或搬運工人。
皮膚病,病原體是一種霉菌,多發生在腳趾之間。癥狀是起水泡,奇癢,抓破后流黃水,嚴重時潰爛。通稱腳氣。
1.亦作"腳丫子"。亦作"腳鴨"。亦作"腳鴨子"。
2.方言。腳;腳趾頭。
1.形容忙碌之極。
1.見"腳丫"。
1.見"腳丫"。
1.煙草﹑蔬菜等靠近根部的葉子。
(~兒)腳踏過的痕跡。
1.猶蹤影﹐人影。
1.猶命好。
1.腳錢;腳資。
1.即甲魚。鱉的俗稱。
1.韻文句末所押的韻。
1.元初將校掠民為私戶﹐謂之"腳寨"。
1.運輸費。
1.腳趾。
腳前端的分支。
1.腳后跟。
〈方〉動物的爪子。
1.建筑物的根腳。比喻事物發展的基礎。
1.腳錢。
1.腳夫。
2.專門代人長途送信或捎帶東西的人。
3.猶手腳。指騙人的行動。
4.下腳;渣滓。
1.腳貨。
1.一種木制的腳鐐。舊時流行于四川省西北部一帶。
1.剪刀。
2.一種金屬切削刀具。具有較多的切削齒刃﹐用來修光工件上已經加工出的孔﹐可提高孔的精度和光潔度。有手用鉸刀和機用鉸刀兩類。
1.象聲詞。形容金屬撞擊聲。亦形容人的言行明快剛直。
1.在機床上(或手工)用鉸刀在預先鉆過或鏜過的孔內切去較薄的金屬層﹐從而提高孔的精度和表面光潔度的加工方法。是圓柱孔或錐孔的精加工方法之一。
攪拌材料用的機器,通常指混凝土攪拌機。
1.謂花費﹐開銷。
1.中醫學病名。即絞腸痧﹐又稱干霍亂。因飲食不節或感受瘴氣﹐穢濁閉塞腸胃所致。
1.古時軋棉器械。
1.紛亂翻騰猶如刺戳。
1.形容心腸狠毒。
1.猶亂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