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幼錢。
1.岔道,歧途。
1.一種牌戲。常用來賭博。
1.見"叉燒肉"。
1.粵菜中一種烤制成的熟肉。各地都有,常作家常小吃。
1.形容參差不齊。
1.困苦貧乏。
1.艱困勞苦。
1.艱難困苦。
1.遭災受難之日。
1.舊說謂黃楊遇閏年不長,因以"厄閏"喻指境遇艱難。
1.窘迫艱難,時運不濟。
2.阻塞。
1.拉祜族語天帝的譯音。亦用以稱佛祖。
1.古跡名。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南。相傳為孔子行經陳蔡斷糧處。本名弩臺,唐開元九年移孔子廟于基上,故俗稱"厄臺"。事見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上﹑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二.開封府》。
1.狹窄。
1.險要之地。
1.壓制;扼殺。
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運。
1.災難。
1.災難。
1.艱難阻塞。
1.猶害苦。
1.困迫;困難。
1.遭厄運的年歲。
1.困頓屈抑。
1.困苦艱難。參見"戹屯歌"。
1.東漢趙岐數貶議唐玹,玹為京兆尹,岐懼禍及,逃難四方,作《戹屯歌》以述備嘗艱難困苦之況。
1.動搖不定貌。
1.狹窄﹑險要。
1.困厄抑制。
1.困厄危急。
1.陷阱。喻困厄的境地。
1.危厄困窮。
1.狹窄簡陋。
2.引申為卑下。
1.狹隘偏執(zhí)。
2.狹小偏斜。
1.狹窄曲折。
1.險要之地﹔險阻要塞。
1.矮小狹窄的居室。
1.狹小的閭巷。
1.亦作"呝呝"。
2.象聲詞。笑聲。
由于膈肌痙攣,急促吸氣后,聲門突然關閉,發(fā)出聲音。通稱打嗝兒。
1.象聲詞。禽鳥啼聲。
1.亦作"呝嚱"。
2.嘆詞。嘆息聲。
1.象聲詞。
1.險要,險阻。
1.手鐲。
1.卡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部位。
1.比喻據守險要之地。
1.控制。
1.氣逆于喉。
2.自縊。
3.喻控制要害部位。
1.掐其喉而擊其背。喻控制要害,前后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