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成事實;已經這樣寧防患于未然,勿苛責于已然。
1.用棉紗﹑棉毛混紡或塑料等制成的細繩子。主要用來扎發髻或辮子。
1.寄生在人的頭發里的一種虱子。體長形,灰白色,有的帶黑色或黃色,腳短而粗。吸食血液。卵白色,有膠汁黏在頭發上。它能傳播斑疹傷寒等疾病。
1.宴席時的頭道食品。(1)指湯餅。一種面食。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雜錄》"士大夫筵饌,率以?饦,或在水飯之前。予近預河中府蒲左丞會,初坐即食罨生?饦。予驚問之。蒲笑曰'世謂?饦為頭食,宜為群品之先可知矣。'"(2)指一種粉羹。宋彭乘《續墨客揮犀.頭食》"會賓客于館,庖人薦粉。有客即席而問曰'此味宴會將終方食,謂之頭食何也?'或對曰'本朝太祖皇帝時每內宴,常先令進此味,故目之。'"
2.初次喂食。
1.頭一場交易。
1.情勢,形勢。
2.氣勢。
1.首飾;戴在頭上的裝飾品。
1.腦袋;首級。
2.頭領,為首的人。
3.次序或位置在前的。
1.即涿鹿黥。古代刑罰的一種。用刀刺刻額,再涂上墨。
1.謂質量最好的。
2.謂次序在第一的。
3.指最先的好處。
4.指新器物首次使用。
5.第一次下水洗的。 6.指頭遍澆地的水。
1.古代官員出行時,走在前面的儀仗。
2.形容威風。
1.第一次生育。
2.第一次生育的小孩。
1.指第一次沖泡的茶水。
2.第一次燒開的水。參見"頭湯黰"。
1.方言。面店清早開門后,用剛換上的清水所煮的第一批面條。
1.套在演員等頭上,使頭型﹑發式等符合某種需要的化裝用具。
1.頭部疼痛。一種病癥。
2.形容為難或討厭。
1.指小的病痛。亦指小災小難。
1.雜志目錄欄中最前面的篇目。
1.指豬﹑牛﹑羊的頭部和爪部。
1.上一天。
1.方言。頭等;最好的。
1.理由。
2.指報紙版面上方第一個最醒目的欄目。用于發表重要新聞或文章。
1.古代稱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機構。
1.指宰相。亦泛指大官。
1.見"頭廳相"。
1.頭發脫落。指年老。
1.頭禿齒缺。形容衰老。
1.見"頭疼腦熱"。
1.謂針對疼痛的部位治療,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不深究產生問題的根源。
1.傳說中玉帝的宮殿。
1.即胡麻。俗稱芝麻。
1.傳說為玉帝所居之處。
1.暢通的道路。
1.共同策劃。
1.猶通稱。
1.相處和睦的知交。
1.謂貫穿南北。
1.勾結叛亂。
1.猶整年。
1.總合,合在一起。
1.通融挪借。
1.全盤;全面。
1.公正裁決。
2.官名。宋初始于諸州府設置,即共同處理政務之意。地位略次于州府長官,但握有連署州府公事和監察官吏的實權,號稱監州。明清設于各府,分掌糧運及農田水利等事務,職務遠較宋初為輕輕。清代另有州通判,稱州判。亦指任通判之職。
1.全部賠償。
1.方言。通人情;懂事。
1.方言。懂事,通人情。
1.猶否泰。指命運好壞。
1.聯運票。指不同的交通部門或分段的交通路線之間連接運輸,只需買一次票的票子。
在規定的衰減值下,電路能通過的頻率范圍。一般采用3分貝帶寬。電路對信號的不同頻率分量有不同的響應,凡信號分量中幅度在最大信號分量幅度的3分貝(即0707)衰減以內的頻率范圍便稱為通頻帶。
1.猶通人。
1.互相遣使交好。
2.舊時稱男家向女家致送訂婚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