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郢匠。
1.見"明晰"。
1.文犀的角。因其角表面光澤發亮,故名。
1.明了熟習。
1.即對蝦。
1.燦爛的云霞。
1.聰明而狡黠。
1.鮮明。
1.清楚地顯露出來,容易讓人看出或感覺到。
1.明達;精通。
2.明白;清楚。
3.指使明白﹑知道。
1.很顯著的效驗。
1.謂使心思清明純正。
2.表明心跡。
1.佛教語。謂屏棄世俗一切雜念,徹悟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2.指率真地表現心性。
按郵政部門標準制作,供書寫通信內容,不用封套寄遞的硬質卡片。
1.語出《書.大禹謨》"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謂以刑律曉諭民眾,使大家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輔助教化之所不及。
1.良好的行為。
1.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暗,也寫作"闇"。棧道,在懸崖峭壁間傍山鑿石架木而成的通道。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后因稱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人不備的策略或暗地進行活動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1.寬容體恤。
1.明亮和暖。
1.明麗絢爛。
1.明確的訓誡。
1.明智文雅。
2.光明正大。
1.明著之言;明白的話。
2.猶明辯。明白辯說。
3.明白說出來。
4.明哲的話。如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又名《喻世明言》。
1.使眼睛明亮。
2.比喻對事物觀察得很清楚;有見識。
3.清明節以柳條插門的習俗。
1.對事物觀察得很清楚的人;有見識的人。
1.明顯的證驗或應驗。
1.見"明效大驗"。
1.亦作"明揚"。
2.公開張揚或宣揚。
3.舉用;鹽。
1.見"明揚側陋"。
1.明顯的關鍵。
1.亦作"明耀"。
2.光明;明亮。
1.見"明曜"。
1.高尚的學業。
1.古人在齋戒期間沐浴后所穿的干凈內衣。
2.古代死者潔身后所穿的干凈內衣。
3.神明之衣。
1.明凈的漣漪。
1.六十四卦之一。即離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艱貞。"孫星衍集解引鄭玄曰"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賢人遭受艱難或不得志。
2.指遭受艱難的賢人志士。
3.鳴鴺。叫著的鵜鶘。明,通"鳴"。《易.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李鏡池通義"明夷﹐借為鳴鴺。"一說﹐即鳴雉。見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卷三。
4.指太陽下山。
5.鳴弓。謂拉弓發射。 6.大弓。 7.東方之國,日出處。
1.聰慧貌。
1.顯示忠義。
2.圣明的道義。
3.猶要旨。
4.闡明義理。
1.明達有美德。
2.指有明德的人。
1.潔敬。指明潔誠敬的獻享。
1.光亮瑩潔。
1.聰明;聰穎。
1.明白的比方。
2.明白地說出。
3.比喻的一種。表明本體事物"像"喻體事物的修辭關系。本體和喻體之間,一般有喻詞"似"﹑"若"﹑"像"﹑"如同"﹑"好比"等。如"魯迅的雜文似匕首,如投槍,直刺敵人的心臟"就是明喻。
1.美譽;好名聲。
1.透徹而深刻。
2.清朗而曠遠。
1.車名。即古代的四望車。
1.盟約。明,通"盟"。
1.光明的月亮。
2.指明珠。
3.喻淚珠。
4.下一個月。
1.猶清風明月。比喻超塵脫俗的悠閑生活。
1.語出南朝宋鮑照《代淮南王》詩之二"朱城九門門九閨,愿逐明月入君懐。"本謂后宮怨曠,后亦以"明月入懷"比喻人心胸開闊明朗。
2.指生子。
1.明察而誠信。
2.嚴明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