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嘆氣而無言。瘖,同"喑"。
1.見"焚研"。
1.焚燒。
1.見"焚逸"。
1.亦作"焚軼"。
2.燒毀﹑散失。
1.焚化并埋葬。
1.焚揉牽制。猶控制。
1.燒魚(祭神)。相傳周武王伐紂,渡河,有白魚躍入舟中,武王燒魚以祭。見《書.泰誓》◇借指開國君主受命之符。
2.燒毀魚袋,表示棄官歸隱。
1.《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往來賂遺"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若苗穢害田,隨風(fēng)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別乎?"后以"焚芝"比喻賢人遭難。
2.為哀悼死者之詞。
1.燒烤。
2.燒灼。紂王制作的炮烙酷刑。
1.毀棄。
1.燒毀渡船。《左傳.文公三年》"秦伯伐晉,濟河焚舟。"杜預(yù)注"示必死也。"《晉書.蔡謨傳》"夫以白起﹑韓信﹑項籍之勇,猶發(fā)梁焚舟,背水而陣。"后用以比喻做事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干到底。
1.猶破釜沉舟。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1.燒,焚燒。
2.謂酷熱有如火燒。
3.形容內(nèi)心像火燒般愁苦。
1.蘊積。
1.古時束麻蘸油制成的火炬。用來照明。
1.去勢的豬。
1.一種桅農(nóng)作物的鼠類。體矮胖,尾很短,無耳殼,眼很小,肢短而壯,前肢爪特別長大,用以掘土。毛細而柔,多呈粉紅色或赤褐色,一般額部有一閃亮白毛區(qū)。棲居在草原地區(qū)和田間,營地下生活,洞道復(fù)雜﹐長可達數(shù)十米,以植物的根﹑地下莖和嫩芽為食,分布于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和我國北部。古人以為即鼴鼠。
1.大鼓。
1.鼖鼓和晉鼓。
1.大鼓和大鐘。借指高雅之樂曲。
1.白粉。妝飾用品。
2.形容女子面容白晳﹑姣好。
3.形容潔白。
1.形容極度驚恐。
1.形容十分震驚。
1.精氣;精神。
1.魂靈。
1.戲曲中演鬼魂角色所戴的頭巾。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迷信的人指附在人體內(nèi)可以脫離人體存在的精神。
1.貌與死者相似因以象征死者神靈的人。
1.猶神色。
1.魂靈。
1.心靈;魂靈。
1.神魂;靈魂。
1.舊俗出葬時安置死者靈牌的紙亭。
1.道家指脾臟。
1.同"魂飛魄散"。
1.見"魂銷"。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1.亦作"魂消"。
2.指死亡。
3.謂靈魂離體而消失。形容極度悲傷或極度歡樂激動。
1.見"魂銷目斷"。
1.謂情思凄苦。
1.死者所穿之衣。
1.典出《后漢書.姜肱傳》"肱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其友愛天至,常共臥起。"李賢注引謝承《后漢書》"肱感《愷風(fēng)》之孝,兄弟同被而寢。"后以"魂依姜被"稱頌死者生前兄弟友好之情。
1.即魂車。
1.靈魂與實體。
1.亦作"?洲"。
2.瀛洲的別名。
1.傳統(tǒng)戲劇中稱扮演的鬼魂。
1.鼲和貂。均為鼠屬,其毛皮極為珍貴,可制衣裘。古代侍臣常以其尾為冠飾。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