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有比丘經行﹐忽見群雁飛翔﹐戲言曰﹕'今日眾僧中食不充﹐摩訶薩埵宜知是時。'言聲未絶﹐一雁退飛﹐當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見已﹐具白眾僧﹐聞者悲感﹐咸相謂曰﹕'如來設法﹐導誘隨機﹐我等守愚﹐遵行漸教……此雁垂誡﹐誠為明導﹐宜旌厚德﹐傳記終古。'于是建窣堵波﹐式昭遺烈﹐以彼死雁﹐瘞其下焉。"后因指佛塔。
2.塔名。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南慈恩寺中﹐亦稱大雁塔。系唐高宗為追薦其母而建。今為七層。唐代新進士常題名于此。明朱國禎《涌幢小品.雁塔》﹕"塔乃咸陽慈恩寺西浮圖院也。沙門玄奘先起五層。永徽中﹐武后與王公舍錢重加營造﹐至七層﹐四周有纏腰。唐新進士同榜﹐題名塔上﹐有行次之列。唐韋﹑杜﹑裴﹑柳之家﹐兄弟同登﹐亦有雁行之列。故名'雁塔'。"后常用為中式高舉之典實。
1.亦作"騰趠"。
2.跳起;凌空。
3.猶騰達。指地位上升﹐宦途得意。
4.高遠。
1.見"騰踔"。
1.謂責難蜂起。
1.聚合。
1.團團翻滾。
1.迅疾前進沖擊。
1.猶言忽高忽低﹐忽上忽下。
①上升陰氛方騰達,密雨已彌漫。②指地位上升很快飛黃騰達。
1.同"飛黃騰達"。
1.紛至沓來。
1.奔騰沖殺。
1.轉移挪動。
2.折騰。
3.武術中一種棒法的名稱。
1.亦作"騰地"。
2.猛然﹐一下子。
1.見"騰的"。
1.升空飄動。
1.傳送文書。
1.猶奔騰。
1.猶頓挫。謂停頓轉折。
1.眾音會聚貌。
1.翻騰﹐上下滾動。
2.指翻新。
1.水翻騰涌出貌。
2.指液體在溫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時上下翻騰﹐產生氣泡。
3.形容情緒十分激動。
4.比喻興盛。
5.形容人聲喧騰。 6.形容動蕩不寧。
1.騰躍奮飛。
2.比喻生動地浮現。
1.傳告。
1.清代南疆沿用的貨幣計量單位﹐一騰格約合銀一兩。
1.驅疫食鬼的神。
1.舉杯﹐傳杯。
1.閃射出光彩;光華四溢。
1.物價上漲﹐昂貴。
1.升于海上。
1.飛騰。
1.黑暗。
1.傳呼。
1.奔騰的虎。
1.謂飛升成仙。
1.升天成仙之術。
1.見"騰歡"。
1.謂移用他款償還欠債。
1.神馬名。
2.泛指駿馬。
1.閃耀光輝。
1.騰空攻擊。
1.猶舉足。
1.奔騰飛濺。
1.猶縱轡。
也作騰藉”。踐踏兵士自相騰籍,棄甲而逃。
1.飛升﹐升空。
1.猶翻臉。
1.使車馬奔馳。
2.使(牲口)駕車。
1.食鬼之神。
1.舉薦。
1.奔馳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