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術數家的學說。其說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歲,內有旱災九年,謂之"陽九"。其余尚有陰九﹑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等,陽為旱災,陰為水災。從入元至陽三,常歲四千五百六十年,災歲五十七年,共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之氣終。舉其平均數則每八十年有一災年。《漢書.律歷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次四百八十,陽九;次七百二十,陰七;次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陰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十,陰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歲四千五百六十,災歲五十七。"
2.宋洪邁《容齋續筆.百六陽九》"史傳稱百六陽九為厄會,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陽九,次曰陰九;又有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皆謂之災歲。大率經歲四千五百六十,而災歲五十七。以數計之,每及八十歲,則值其一。今人但知陽九之厄,云經歲者,常歲也。"(2)太乙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以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七"此外有所謂太乙數,能知運祚災祥,刀兵水火,陰晴風雨……蓋太乙數中,專考陽九,百六之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陽九,奇數也,為陽數之窮。百六,偶數也,為陰數之窮。大抵歲運值之,終有厄會¢文敏公《五筆》中,載陽九﹑百六之說,與此不同。"
3.道家稱天厄為陽九﹐地虧為百六。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匈六。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
4.指災荒年景和厄運。
1.天分,悟性。
2.佛教稱眾生的根性心識。
1.性情的表現形式。
1.關心。
1.本性,氣質。
2.指形狀。
3.性格,脾氣。
1.猶天性。謂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語本《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
2.指人性和天命。為理學研討的命題。
1.習性,習慣。
1.佛教語。性指事物的本質,相指事物的表象。
1.佛教語。真心。即自性清凈心。
1.本性與行為。
自然選擇的一種特殊形式。達爾文認為,同一性別的生物個體(主要是雄性)之間為爭取同異性交配而發生競爭,得到交配的個體就能繁殖后代,使有利于競爭的性狀逐漸鞏固和發展。
1.猶義理。
1.佛教語。謂習性﹑樂欲。
2.對性行為的欲望。
1.性情風度。
1.性情真率。
2.指天真爛漫。
3.謂真性。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與他事物不同的特征問題的性質|社論帶有指導性質的。
1.稟賦才智。
1.脾氣大。
1.稟性,資質。
①人或動物的性情、脾氣使性子|性子急躁。②藥、酒等對人的刺激性能酒性子很烈|中藥性子平和。
1.佛教語。法性宗的簡稱,與法相宗同為大乘的兩大宗派。以破相顯性為宗旨。
2.道家的一宗派,主張以修性為本。
即b0592恕(356頁)。
1.即荇菜。多年生草本,生于淡水湖泊或池沼中。莖細長,葉對生,橢圓形,表面綠色,背面紫色,漂浮水上。根生水底。夏季開花,黃色。嫩葉可食。葉及根皆可入藥,有解熱利尿之功。亦可作飼料或綠肥。參見"荇菜"。
1.剛強。
1.謂剛愎自用,攻訐朝政。
1.剛直信實。
1.倔強貌。
2.引申為忿恨不平貌。
1.倔強;剛直。
1.猶言怒形于色。
1.剛直。
1.怨恨失意貌。
2.剛愎傲慢貌。
1.剛直。
2.剛愎;固執。
1.自然混沌之氣。
1.標準度量。
1.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名。
2.旗名。
3.水星的別名。見于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
1.兇橫愚昧。亦指兇橫愚昧的人。
1.謂如馬之驃悍奔騰,不受制約。
1.荒歉,年成不好。
1.古九拜之一。兇拜先頓首,后空首,于喪禮時施之。
1.兇狠殘暴。
1.兇暴。
1.兇惡悖逆。
1.兇惡邪僻。
1.蠻橫固執。
2.指蠻橫固執的人。
1.謂事情變壞。猶言災難,禍患。
1.猶言強辯。
1.狂風。
1.作戰用的武器。
2.兇猛的兵士。
1.兇狠乖戾。
1.兇狠猜忌。
1.兇惡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