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以食鹽為對象所征的稅課。
2.指辦理鹽課事務。
1.重大功勛。
1.《周易》的《巽》卦,上下皆巽,故稱。
2.用以借指帝王的詔命。
1.謂沉重的壓力或負擔。
1.即鎮紙。用銅﹑鐵或玉石等制成的壓紙的文具。
1.車輪的雙重外周。二輪相重,取其安穩。
1.重疊的山崖。
1.指水邊。
1.再次申說。
2.口吃。
3.修辭方式之一種。也叫疊字。
1.同"重巒迭嶂"。
1.見"重巖迭嶂"。
1.亦作"重檐"。亦作"重櫩"。
2.兩層屋檐。
1.見"重檐"。
1.指重疊的山峰。
1.見"重赴鹿鳴"。
1.見"重赴瓊林"。
1.指天。
2.古代中醫謂周身發熱,脈象旺盛。
3.節日名。古以九為陽數之極。九月九日故稱"重九"或"重陽"。魏晉后,習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也稱重九”、重陽節”。古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為陽數之極,故稱重陽佳節|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1.亦作"重陽糕"。
2.重陽節食用的糕。
也稱花糕”『族重陽節食品。多用米粉、果料蒸制而成,但原料、制法因時因地而異。清代有烙、蒸兩種制法。民國年間多為夾餡印雙羊,取重陽”之義。今仍有流行。
也稱重九”。中國漢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夏歷九月初九。這一天,民間有登高、遠游、賞菊、吃重陽糕等習俗。
1.舊俗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
1.《晉書.孟嘉傳》"﹝孟嘉﹞后為征西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僚佐畢集。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座嗟嘆。"后以"重陽落帽"為重陽登高,飲酒著文,風流雅興之典。
1.指遠洋。
2.猶海洋。
重重的海洋;遠洋重洋浩渺|遠隔重洋,鄉情依舊。
1.《周易》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二二相重而成,故謂之"重卦"或"重爻"。
1.指重鎮﹑要地。
2.謂重大而主要。
1.指日和月。
1.一大環上套二小環。鋣,大連環。
1.謂從事雙份職業。
1.累世;幾代。
1.梅花的一種。
1.衣上加衣。
2.謂重復多馀的衣服。
1.謂難以發動。
1.謂以道義為重。
2.謂看重義氣。
1.謂看重仁義而輕視錢財。
1.謂看重義行而輕視生命。
1.從重議處。
1.帷幕中設置的承塵。
1.深厚的情誼。
1.猶重疊,重復。
1.深情厚意。
1.莊重堅毅。
1.重重物障。借指層層云翳。
1.亦作"重鞇"。亦作"重裵"。
2.指雙層的坐臥墊褥。
1.指一個詞﹑詞組或句子里重讀的音。參見"重讀"。
2.樂曲中強度較大的音,是構成節奏的主要音符。
1.見"重茵"。
1.指幾重宮門或城門。
1.幼兒牙根發炎之癥。
1.指純金官印。因金重,故稱。
1.謂矛柄上有兩重畫飾。《詩.鄭風.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毛傳"重英,矛有英飾也。"鄭玄箋"二矛,酋矛﹑夷矛也,各有畫飾。"馬瑞辰通釋"重英宜謂矛有重飾。"一說,指矛上的兩層纓。參閱高亨《詩經今注》。
2.猶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