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雪時或雪后的自然景色。
1.古謂開國之君誕生時的祥瑞。
1.佛教稱已證正果的高僧。
2.白楊梅的別稱。
1.聰明賢良。
2.專用以稱頌母德。
3.父母的代稱。
1.君主時代對在位皇帝的尊稱。
1.封建時代稱頌帝王之詞。亦借指皇帝。
2.泛稱古代的圣人。
3.太平天國稱上帝為"圣神"。
1.《書.大禹謨》"帝德廣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孔傳"圣﹐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文﹐經天地;武﹐定禍亂。"后以"圣神文武"為稱頌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詞。
1.指孔子。
2.指佛家之有道者。
1.圣明之時。
1.猶圣代。
1.圣人之事。謂孔子弟子學習的成果和表現。
2.基督教的重要禮儀。該教認為它借助一定可見的形式賦予領受者不可見的基督的寵愛和保佑。具體內容有圣洗﹑堅振﹑告解﹑圣體﹑終傅﹑神品﹑婚配等七件。各教派不盡相同﹐如新教一般只承認洗禮(圣洗)與圣餐(圣體)為圣事。
1.對擅長某種技能并有突出成就者的尊稱。
1.皇帝的年壽和生日。
1.唐代宮廷宴享樂曲名。高宗﹑武后時作,玄宗時又有新制。
1.圣善。舊時稱頌帝王之詞。
2.指皇帝與皇后。
1.宗教信徒及民間迷信用以降福﹑驅邪﹑治病的水。
1.皇上的恩私。
1.帝王的思慮。
1.謂圣典的精髓。
一般指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舊圣索非亞教堂。建于公元532-537年。原為拜占庭帝國東正教的宮廷教堂,后改為清真寺,今為博物館。是拜占庭建筑的典型代表。平面呈長方形,中央部分屋蓋由一個直徑約33米的圓形穹隆和前后各一個半圓形穹隆組成。穹頂離地約548米。外觀雄偉莊重。
1.圣人之胎。
2.道教金丹的別名。內丹家以母體結胎比喻凝聚精﹑氣﹑神三者所煉成之丹﹐故名。
新加坡南部島嶼。面積3平方千米。原為英國海軍基地,1972年建為重點游覽區。島上有珊瑚館、西羅索古堡、海洋生物公園等。有纜車和汽艇同新加坡本島相通。
1.舊稱皇帝身體。亦借指皇帝。
2.宗教用語。源于拉丁文eucharist。意為"感謝祭"。天主教﹑東正教圣事之一。傳說耶穌受難前夕與門徒聚餐時﹐曾以面餅和葡萄酒象征自己的身體和血分給門徒們領食。至今教徒們以在彌撒時領食面餅和葡萄酒為圣事之一。宗教改革運動后﹐新教各派改稱圣餐。
3.宗教用語。源于拉丁文host。意為"犧牲"。天主教稱彌撒時經神父祝圣后由教徒領食的面餅。
1.表示吉兆的卦。笤﹐一種卜具。
1.椰子或檳榔果實內的胚胎結石。傳說佩之刀兵不入﹐可用以護身。又稱辟珠。
2.指人腦骨。
1.圣明通達。
1.猶神童。
1.帝王的統緒。
2.圣人的遺業﹐如學說﹑制度等。
1.天子的宏圖。
1.見"圣人之徒"。
1.謂歷史上的圣賢豪杰都已化為陳跡。喻世事變化。
1.古指德才超群達于至境之帝王。
2.為對皇帝的諛稱。
1.指圣人的文章典籍。
2.謂天子的文德。
3.指周文王。
4.指漢文帝。
1.對帝王詢問的尊稱。
1.皇帝的恩澤。
1.圣明英武。舊時稱頌帝王之詞。
2.指圣明而有武功的君主。
1.即洗禮。基督教認為是耶穌認定的圣事之一﹐因稱。參見"洗禮"。
1.帝王的世脈。
1.猶先圣。一般指孔子。
1.圣人和賢人的合稱。亦泛稱道德才智杰出者。
2.圣君和賢臣的合稱。
3.泛稱神﹑仙﹑佛﹑菩薩等。
4.清酒與濁酒的并稱。亦泛指酒。
1.圣人的故鄉。特指孔子誕生及居住之地。
1.謂德行才智卓越的輔佐大臣◇專指賢能的宰相。
1.特指孔子的畫像。
2.尊稱皇帝的像。
3.指各種宗教或民間所崇奉的畫像和偶像。
1.猶神童。
1.圣人的心懷。亦專用于孔子。
2.帝王的心意。
1.稱帝王的統緒。
1.指孔子之學。
1.帝王的功業。
1.圣人的教導。指儒家相傳的訓諭。
2.帝王的訓諭﹑詔令。
3.阿拉伯文的意譯﹐原意為傳聞﹑傳述◇專指對穆罕默德言行的傳述--"穆罕默德言行錄"。在中國﹐圣訓也稱"圣訓經"﹑"至圣寶訓"﹑"至圣寶諭"﹑"圣諭"等。
1.猶圣容。
1.帝王的威儀。亦用為天子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