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璇璣玉衡"。亦作"琲機玉衡"。
2.古代玉飾的觀測天象的儀器。《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孔傳"璇,美玉。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孔穎達疏"璣衡者,璣為轉運,衡為橫簫,運璣使動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世以來謂之渾天儀者是也。"《后漢書·安帝紀》"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據琲機玉衡,以齊七政。"清王韜《變法上》"銅龍沙漏,璇璣玉衡,中國已有之于唐虞之世。"一說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為璇璣;五至七星名杓,為玉衡。參閱《史記·天官書》﹑《晉書·天文志上》。
1.泛指射獵。
1.謂沿襲舊有的。
1.猶操練。
1.學習,誦讀。
1.練習武事。
1.學習;練習;演習。
在校學習。多指沒有畢業肄業證書。
1.古代王者因事舉行祭祀,例須預習威儀,謂之"肄儀"。
1.學習研究。
1.荒井。
1.流放到邊遠地方的兇民。
1.邊遠之地。
1.即裔土。
1.遠代子孫。
1.荒瘠邊遠的地方。
1.同姓后代。
1.邊遠的夷人。
1.邊地。
1.后代子孫。
1.瘦嫩的茭白。
1.潮濕霉爛。裛,通"浥"。
1.裹衣,以衣裹身。
2.用香熏衣。
1.香氣襲人貌。
1.柔順嫻靜。
1.亦作"瘞臧"。亦作"瘞臧"。
2.指殉葬品。
1.祭土地神。
1.見"瘞鶴銘"。
1.著名的摩崖刻石。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書。其時代和書者眾說紛紜﹐但均無確據。在今江蘇省鎮江市焦山崖石上。曾崩落長江中。乾隆二十二年移置焦山定慧寺。銘文正字大書左行﹐前人評價很高。
1.亦作"瘞坎"。
2.古代行祭地禮時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
1.猶收殮埋葬。
1.亦作"瘞薶"。古代祭地禮儀之一。
2.埋葬。
1.見"瘞埋"。
1.亦稱"瘞血"。
2.古時祭宗廟和孔廟的一種儀式。在正祭前一天殺牲口﹐用部分毛血貯放于凈器中﹐當正祭時﹐贊禮官唱"瘞毛血"﹐由執事者捧毛血瘞于坎中。
1.見"瘞鶴銘"。
1.陪葬的錢幣。
1.祭土地神。
1.設瘞坎之處。
1.見"瘞毛血"。
1.干魚的一種。
1.古代祭山禮儀。治禮畢埋玉于坑。
2.見"瘞玉埋香"。
1.指埋葬已故的美女。
1.見"瘞藏"。
1.埋葬。
1.古代埋繒帛以祭地。
1.肥大丑陋。
1.南方產的一種小蛇。可入藥。
1.即蜥蜴。
1.猶駅駆。
1.香氣濃盛貌。
2.比喻美好。
1.古代寓言中魯國人張毅和單豹的并稱。單豹強健而不知戒避險途﹐死于餓虎;張毅應接世務恭慎而不知強身﹐死于內熱。此由二人各滯一邊﹐未能去其不及所致。見《莊子.達生》◇用作感喟養生之道難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