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景泰二年﹐也先殺韃靼可汗脫脫不花而自立為可汗﹐不久﹐也先被殺﹐脫脫不花子麻兒可兒立﹐號小王子◇遂以"小王子"為韃靼酋長稱號。至嘉靖中期尚沿用。見《明史.外國傳八.韃靼》。
1.指邪惡騷亂之事。
2.指精神失常之態。
1.謬說,邪曲之論。
1.日本古國名。約公元一世紀末二世紀初出現在九州北部,公元四世紀末亡于古大和國。
1.邪惡放縱。
1.奸邪而善諂媚。
1.作祟害人的鬼怪。
1.比喻邪念,壞主意。
2.方言。反常,出乎意料之外。
1.指不正當的門路或途徑。
1.邪惡的始端。
1.傾斜披靡貌。
1.奸邪的百姓。
1.邪惡的計謀。
1.妖魔。
2.舊謂魔鬼造成惑亂慧性﹑妨礙修行的變態心理。
1.猶言邪魔歪道。
1.指不正當的言行或途徑。
1.指旁門左道。
2.指不純正的學說或文字。
3.妖精鬼怪。
4.不好的途徑或行為。
1.邪惡的鬼怪。
1.邪惡的計謀;陰謀。
1.傳說中的熱帶果木名。
1.邪曲,心術不正。
1.親近而不莊重。
1.邪惡逆亂。
1.斜視。
1.不正當的念頭。
1.亦作"邪?"。
2.邪惡的人或事物。
1.奸邪,偽善。
2.奸邪小人。
1.邪惡暴虐。
1.不正派。
1.亦作"邪皮子"。
2.方言。詈語。淫邪下流。
1.見"邪皮"。
1.亦作"邪辟"。
2.乖謬不正。
3.品行不端的人。
1.猶邪路。
1.亦作"邪炁"。
2.中醫指傷人致病的因素。
3.妖氣。
4.不正當的風氣或行為。
1.見"邪氣"。
1.指邪惡機巧的行為。
1.惡鳥。
1.歪斜。
1.不正直。
2.指品性不正的人。
1.斜削貌。
1.心術不正的人。
1.邪淫散漫。
1.佛教語。喻謬論。以高山譬況,故有此喻。
1.不合標準的膳食。
1.邪惡之神。
1.猶邪音。
1.指左道旁門的傳教師。
1.斜行。亦喻不正當的言行。
2.蹣跚貌。
1.亂世。
1.斜著眼睛看;用淫邪的目光看。
1.內容不正而有害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