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都名。(1)周武王都鎬﹐至成王時別營洛邑為東都﹐因稱鎬京為西都。《詩.小大雅譜》"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豐鎬之時詩也。"(2)新莽始建國四年(公元12年)建洛陽為東都﹐因稱常安(新莽改長安為常安)為西都。(3)東漢都洛陽﹐因稱西漢舊都長安為西都『班固《西都賦》"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惟長安。"(4)唐顯慶二年(657年)以洛陽為東都﹐因稱長安為西都。(5)唐寶應元年(762年)以鳳翔府為西都﹐不久罷。(6)五代梁開平元年(907年)建都開封府﹐號東都﹐因改唐東都河南府為西都。(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復以京兆府為西京﹐又稱西都﹐至晉天福三年(938年)罷。
2.(8)五代吳都江都府﹐至南唐改都江寧府﹐因稱江都府為東都﹐江寧府為西都。宋陸游《南唐書.烈祖紀》"以建康為西都,廣陵為東都。"(9)北宋以洛陽為陪都﹐因在開封西﹐故稱洛陽為西都。宋梅堯臣《聞歐陽永叔謫夷陵》詩"共在西都日,居常慷慨言。"
3.西漢的代稱。
探測高層大氣的物理特征(如氣壓、溫度、濕度等)和現象的探空火箭。通常為小型無控制火箭,重10~100千克。探測高度30~100千米。
以天然或人為的氣象條件服務于戰爭的作戰行動。人為氣象條件包括人工降雨、人造干旱、人工引導臺風、人工誘發閃電等。
1.氣度﹐氣局。
1.形容畏懼到極點。
1.憩息。
1.即邪氣。
1.猶意氣。
1.人秉受的氣和生命。
2.氣質;性情。
3.指動物的性子﹑威力。
4.特指容易生氣或生氣后一時不易消除的脾氣。
1.猶言氣勢洶洶。
1.空氣積聚于胸膜腔內。因肺組織自行破裂引起者稱自發性氣胸﹐因胸壁或肺創傷引起者稱創傷性氣胸﹐因診斷或治療需要而將空氣注入胸膜腔內者稱人工氣胸。
1.氣魄雄健。
1.大聲喘氣的樣子。
1.氣質秀美。
1.大聲喘氣貌。
1.節氣;季節。
2.氣候。
1.中醫學名詞。指人體內的氣和血。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營養臟器組織﹐維持生命活動。
2.氣性。
3.精神﹐精力。參見"氣血方剛"。
1.猶血氣方剛。謂精力正值旺盛。
1.呼吸阻塞。
1.同"氣焰"。
1.形容神態威嚴。
1.見"氣焰"。
1.氣息哽噎。謂氣得說不出話。
1.氣節﹐功業。
1.氣節﹐道義。
2.義氣﹐情誼。
1.謂志趣﹑情誼互相投合。
1.謂染疫氣而得病。
1.見"氣義相投"。
1.氣概﹐意志。
2.風度神態。
1.陰霾之氣。
又稱沖翼艇”。利用機翼的表面效應,依靠氣動升力支承船重,能作超低空飛行的高速船舶。外形似飛機,船體呈翼形,其機翼的展弦比較小。用空氣螺旋槳推進,空氣舵操縱。當達到一定航速后,貼近支承表面運行的機翼和翼形船體產生足夠的氣動升力,使船脫離但貼近支承表面飛行。最大航速可達200節,能在10米以下高度飛行,也可在幾十米高度作短時飛行。裝備相應的起落裝置,能在水上、陸地、冰上、沼澤等起飛和著落。可作高速水面艦船,以及沿海島嶼和跨洋的水路交通工具。
1.指神的昭示。
2.氣息相應。
1.猶勇氣。
1.形容氣憤之極。
1.正氣昂揚﹐直沖云天。形容魄力﹑勇氣非常大。霄漢﹐云霄和銀河。
1.指神仙乘坐的車子。
1.氣度不凡貌。
1.大聲喘氣的樣子。
1.心情郁悶。
1.節候的流轉變化。
2.氣數﹐命運。
1.日﹑月四周所生的暈氣。
1.指精神﹑意志。
1.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是相當穩定的個性特點。
2.風度;模樣。
3.猶風骨。指詩文清峻慷慨的風格。
4.指氣體。
1.氣性大。
1.氣勢壯﹑膽量大。形容無所畏懼。
1.同"氣壯山河"。
1.謂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1.儀表﹐風采。
2.景象。
1.完畢。
1.完成﹔終成。
1.終止糴糧﹐囤積糧食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