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吳越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吳縣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其澤藪曰具區,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鄭玄注"具區﹑五湖在吳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具區,即太湖。(2)即太湖。《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吳,戰于五湖。"韋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選.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張勃《吳錄》"五湖者,太湖之別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韋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于具區,謂之五湖口。五湖謂長蕩湖﹑太湖﹑射湖﹑貴湖﹑滆湖也。"
2.(4)太湖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震澤致定"唐張守節正義"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貢湖﹑胥湖,皆太湖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并相連。"
3.江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大江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司馬貞索隱"五湖者,具區﹑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明楊慎《丹鉛總錄.地理》"王勃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洞庭一也,青草二也,鄱陽三也,彭蠡四也,太湖五也。"洮滆,今江蘇長蕩湖﹑西滆湖。彭蠡,今鄱陽湖。青草,今洞庭湖東南部。
4.指洞庭湖。
5.近代稱華中﹑華東五大著名湖泊。即洞庭湖﹑鄱陽湖﹑巢湖﹑洪澤湖和太湖。 6.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于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1.宮門管鑰。喻指宮庭中的機要部門。
1.猶管束。
1.宮中小門。指宮內。
1.猶太教﹑基督教故事中上帝禁止亞當及其妻夏娃采食的果子。《圣經.創世記》載,上帝將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安置在伊甸園中,告訴他們園中所有的果子都可以吃,惟有一棵"知善惡樹"上的果子禁止吃。亞當﹑夏娃受蛇的引誘,吃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園。
1.省察過失。
1.禁止外國人到中國沿海或中國人到海外經商。
1.陰險刻毒,存心害人。
1.禁軍的警戒口令。
1.見"禁呵"。
1.亦作"禁訶"。
2.呵喝制止。
1.猶禁呵。為制止某種行為而大聲喊叫。
1.監禁問罪。
2.猶克制,制約。
1.宮門。指宮廷。
1.禁止與回護。
1.宮苑里的花。
2.指木香。
1.見"禁毀"。
1.唐代衰落的世家舊族,自為婚姻,潛相聘娶,不與外家通婚,以此自貴,稱為"禁昏家"。
1.宮內門戶。亦指宮門守衛者。
1.謂管制燃火以防災。
2.舊俗寒食停炊稱"禁火"。
3.皇宮中的煙火。
1.指寒食節。
1.指寒食節。
1.指寒食節。
1.機密緊要。
1.禁止;杜絕。
1.猶秘籍。秘藏的珍貴書籍。
2.記有姓名﹑年齡﹑身份等的竹片,懸于宮門外,以備出入時查對◇亦泛指登載宮中供職人員姓名﹑身份的冊籍。
①犯忌諱的話或行動舊時的許多~大都與迷信有關。②指醫藥上應避免某類事物~油膩。
1.醫學術語。指不適宜于采用某種治療措施的疾病或情況,或采用后反而有害。
1.折磨;逼迫。
1.武裝的禁軍。
1.猶禁咒。
2.把握;控制。
3.釘在墻壁上置放物品的架子。
1.懲治奸邪。
2.謂案察隱蔽的邪惡。
1.禁止;約束。
1.猶禁足。謂不外出。
1.猶御街。京城街道。
1.阻止并盤查。
1.戒備。
2.亦作"禁誡"。指佛教的禁條戒律。
1.見"禁戒"。
1.禁中帝王身邊。多指翰林院或官署在宮中的文學近侍之臣。
1.猶禁中語。
1.宮廷門戶。
2.指宮內。
1.猶經久,耐久。
1.禁止釀酒或飲酒。
1.帝王所居的地方。
2.謂禁錮,被束縛。
1.禁止杜絕;徹底禁止。
古代稱保衛京城或宮廷的軍隊。
1.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禁忌吃不相宜的食物。
1.一種禁忌進食的痢疾。
1.帝王的倉庫。
2.儲藏禁用品的倉庫。
1.指內宮;后宮。
1.舊時國喪,在特定的范圍內禁止音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