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書.陳遵傳》"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轄,車軸兩端的鍵◇以"投轄"指殷勤留客。
1.指雷鼓﹑靈鼓﹑路鼓﹑鼖鼓﹑鼛鼓﹑晉鼓。
1.六個關卡。《左傳·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廢六關﹐妾織蒲﹐三不仁也。"杜預注"塞關、陽關之屬凡六關﹐所以禁絶末游﹐而廢之。"一說關卡名。
2.指作詩應把握的六個主要之點。
1.周六卿之官。《周禮》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國之政﹐總稱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中央政權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書總稱六官。
1.國子監之別稱。唐制﹐國子監領國子學﹑太學﹑四門﹑律學﹑書學﹑算學﹐統稱六館。宋元以后﹐漸加合并﹐以至僅存國子一學﹐但后世仍以六館指國子監。
2.謂清之實錄館﹑文穎館﹑國史館﹑四庫全書館﹑四庫會要館﹑內廷方略館。
1.西漢末年王莽為增加稅收所實行的財政經濟政策。即酒﹑鹽﹑鐵專賣﹐鑄錢和收山澤稅。見《漢書.王莽傳中》。亦作"六管"。
1.玉制六律管。
1.指南朝齊廢帝東昏侯所寵信之蕭遙光﹑蕭坦之﹑徐孝嗣﹑劉暄﹑江祏﹑江祀六人。
1.指戰國時位于函谷關以東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
1.猶言到處攬生意。比喻喜歡多事。
1.謂身首四肢。
1.陰陽家之說。謂年﹑月﹑日之辰皆有六合﹐與六合相沖之辰亦有六﹐是為六害。如正月建寅﹐與亥合﹐與巳則沖﹐故寅與巳為害;二月建卯﹐與戌合,與辰沖,故卯與辰為害。馀類推。年﹑日之六害亦仿此。
1.古代對三種神祇和三種祭品各有美稱﹐合稱"六號"。
1.后唐莊宗所制的錦被名。
1.隋何稠創制的行軍所用活動木城。
1.舊時帝王的一種常用靴。
1.謂以滑﹑甘調制酸﹑苦﹑辛﹑咸四種滋味。《禮記.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鄭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謂六和。"孔穎達疏"以四時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為六也,是為六和也。"按鄭注系據《周禮.天官.食醫》經文◇用以指多種美味。
2.佛教語。謂身和(共住)﹑口和(無諍)﹑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
1.亦稱"六合塔"。
2.在浙江省杭州市城南錢塘江邊月輪山上。塔為八角形﹐外觀十三級,內分七層﹐高約六十米。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吳越王錢俶建以鎮江潮﹐其地舊有六和寺﹐故名。歷代屢毀屢修。解放后重加修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杭州市名勝之一。
1.謂鳥類雙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鳥的兩翼。
2.指鳥。
1.謂六種占夢之法。
1.商代盛黍稷的六祭器△﹐祭器名。
1.雪花。雪花結晶六瓣﹐故名。
2.陣名。
1.唐李靖本諸葛亮八陣法創制的陣法。
1.亦稱"六位"。
2.以《易》之每卦為六畫﹐故名。
1.古制天子有馬六廄『曰未央﹑承華﹑騪騜﹑騎馬﹑輅輈﹑大廄﹐馬皆萬匹。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顏師古注引《漢舊儀》。唐曰左飛﹑右飛﹑左萬﹑右萬﹑東南內﹑西南內。見《新唐書.百官志二》。
1.謂六種極兇惡之事。
2.謂上下四方。
3.謂命﹑丑﹑福﹑賞﹑禍﹑罰。
4.中醫學名詞。即氣極﹑血極﹑筋極﹑骨極﹑精極﹑髓極﹐均為虛勞重癥。
1.六種疾病寒疾﹑熱疾﹑末(四肢)疾﹑腹疾﹑惑疾﹑心疾。《左傳.昭公元年》"淫生六疾……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后用以泛指各種疾病。
1.南朝齊文惠太子蕭長懋所建館名。
1.即六經。
2.佛教著作《大般若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號稱禪家六籍。
1.隋王通著《文中子》﹐以孔子自比﹐唐劉蕡謂"若以人望﹐《文中子》于六籍﹐猶奴婢之于郎主耳。"后人遂以《文中子》為"六籍奴婢"。參閱宋錢易《南部新書》戊﹑張洎《賈氏譚錄.六籍奴婢》。
1.古代考察官吏的六項內容。
2.指六出奇計。語本《史記.陳丞相世家》"﹝陳平﹞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
1.指封建社會中的六種倫常關系。
2.傳說自遂人氏至伏羲氏凡六紀。
1.猶六合。
1.《管子.輕重戊》"虙戲作造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舊注謂"峜"即計數之"計"﹐六計﹐猶《周髀算經》之類。清洪頤煊﹑莊述祖謂"峜"當作"佱"﹐乃古文"法"字。近人聞一多謂"佱"假借為"法"﹐六法﹐即《易通卦驗》所云干﹑離﹑艮﹑兌﹑坎﹑坤。郭沫若以"六峜"古本作"大陸"﹐"峜"乃"坴"之訛﹐"大坴"﹐即乾坤六法。參閱郭沫若等《管子集校》。
1.謂駕車的六駿馬。
2.相傳羲和為日御﹐駕六龍﹐故亦以"六驥"比喻日光﹑光陰。
1.古貴族婦女發簪上的玉飾。
1.指先秦至漢初學術思想的主要派別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司馬談有《論六家之要指》﹐見《史記·太史公自序》。
2.指史書之六種體裁《尚書》記言體﹐《春秋》記事體﹐《左傳》編年體﹐《國語》國別體﹐《史記》通史紀傳體﹐《漢書》斷代紀傳體。
3.指治《孝經》的六位學者三國吳韋昭﹑三國魏王肅﹑三國吳虞翻﹑三國魏劉劭﹑隋劉炫﹑南朝齊陸澄。
1.佛教語。魏晉時期般若學各派的總稱。佛教徒對般若部諸經所講的"空"義產生不同理解﹐至東晉形成"六家七宗"﹐即道安的"本無宗"﹑支敏度的"心無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開的"識含宗"﹑道壹的"幻化宗"﹑于道邃的"緣會宗"﹐是為"六家"。其中"本無"又分出"本無異宗"﹐故名"七宗"。
①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依次相配成六十組干支,其中起頭是‘甲’字的有六組,故稱六甲。因筆畫比較簡單,多為兒童練字之用學~。②舊時婦女懷孕稱身懷六甲。
1.道教編造的一種據稱可以驅遣鬼神﹑呼風喚雨的法術秘籍﹐常見于舊小說﹑戲曲。
1.謂周時諸侯見天子的六種形式朝﹑宗﹑覲﹑遇﹑會﹑同。
1.謂春秋時晉國之范﹑中行﹑智伯﹑韓﹑魏﹑趙六卿。
1.東漢時﹐匈奴之左右日逐王﹑左右溫禺韑王﹑左右斬將王﹐總稱"六角"。
2.六角扇。
1.六經之教。
1.唐京都長安的六條中心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資治通鑒.唐睿宗景云元年》"中書舍人韋元僥巡六街。"胡三省注"長安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將軍掌晝夜巡警之法,以執御非違。"唐司空圖《省試》詩"閑系長安千匹馬,今朝似減六街塵。"北宋汴京也有六街。《宋史.魏丕傳》"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詔左右街各募卒千人,優以廩給,使傳呼備盜。"宋梅堯臣《醉中留別永叔子履》詩"六街禁夜猶未去,童仆竊訝吾儕癡。"
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鬧市。
1.亦稱"六街三陌"。
2.唐時長安左右有六街﹐后代都城多保存此制﹐遂以"六街三市"指都市中熱鬧繁華區。
1.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諸侯﹐或吏民通行他國﹐用作憑證的六種信物。節﹐符信。
2.謂馬之行止進退馳驟的節度。
3.謂好﹑惡﹑喜﹑怒﹑哀﹑樂六情。
1.佛教語。以一巾編系六結﹐喻唯一之真性因妄執分別而結為六根。
1.見"六大"。
1.謂春秋末期晉國的六卿知氏﹑范氏﹑中行氏﹑韓氏﹑魏氏﹑趙氏。
也稱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六經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