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稱香瓜”。雙子葉植物,葫蘆科。一年生草本。莖蔓生,有短剛毛,葉片近心臟形,邊緣有鋸齒。花黃色,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簇生,雌花單生。果球形、卵形、橢圓形或扁圓形,皮黃、白、綠色或雜有各種斑紋。果肉綠、白、紅或橙黃色,肉質脆或綿軟,味香而甜。原產熱帶,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1.輕寒。
1.北宋時面制食品名。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餅店》"凡餅店有油餅店﹑胡餅店……胡餅店即賣門油﹑菊花﹑寬焦﹑側厚﹑油磒﹑髓餅﹑新樣﹑滿麻。"明胡侍《真珠船.側厚》"今三原市肆賣餅﹐有曰側厚者。按《東京夢華録》'胡餅店賣寬焦﹑側厚。'乃知其稱有自。"
1.從側面攻擊。
1.非當事人對某一事件從旁所作的記載﹑報道。
1.謂側轉身體,以便擠入。
2.不敢正身而立,形容馴順。
1.從旁。
1.正室旁的北階。
1.左右;附近。
2.指附近的人。
1.狹窄的路。
1.方言。向一邊斜。
1.見"側理紙"。
1.亦省稱"側理"。
2.紙名。即苔紙。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側理紙萬番﹐此南越所獻◇人言陟理﹐與側理相亂。南人以海苔為紙﹐其理縱橫斜側﹐因以為名。"宋王洋《和陳長卿芭蕉詩》"書生幾上側理紙﹐巫女廟中尼峽神。"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九"趙谷林征君昱家藏側理紙﹐蓋南越人以海苔為之﹐質堅而膩﹐世不輕有。"亦有以橫紋紙為側理紙者。《說郛》卷十二引宋趙希鵠《洞天清祿.古翰墨辨真》"北紙用橫簾造紙﹐紋必橫﹐又其質松而厚﹐謂之側理紙。桓溫問王右軍求側理紙是也。南紙用豎簾﹐紋必豎。"又有以竹為制作此種紙之原料者。清周亮工《與張宗緒》"竹﹐而孫﹐而龍鐘﹐而斧﹐而漚﹐而粉澤﹐凡經三十五手而成側理﹐始可供印。"
1.因敬重或戒懼而立在旁邊。
2.位于旁邊。
1.艷麗浮華。
1.側耳而聽。
1.處在僻陋之處的賢人或卑賤的賢者。
2.狹窄簡陋。
3.謙詞。猶言淺陋。
1.獨輪車。
1.植物葉子從中脈向兩旁橫出而達于葉邊的葉脈。又叫側山脈。
1.斜戴帽子。《周書.獨孤信傳》"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側帽焉。"后以謂灑脫不羈的裝束。
1.用不正當的手段討好別人。
2.形容用生僻的文詞來博取世俗贊賞的不良文風。
1.正門旁側之門;旁門。
2.唐時端門旁側之門。
1.旁邊的一面。區別于正面和背面。
2.從旁邊見到的臉容。
3.轉臉不以正面向人。
4.指構成總體的某一個方面。
①眼睛不正視對方。形容敬畏側目而視,傾耳而聽。②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憤恨人皆側目|上不損朝廷事體,下不避怨仇側目。
1.縮縮行遲貌。古天文謂朔日而月亮見于東方。
2.陰險奸詐。
1.斜視。
2.以形容憤恨。
1.旁邊。
1.偏僻。
2.邪僻。
1.即側辭艷曲。
1.猶傾側。顛簸不安貌。
1.用楸木片縱橫側排而成的圍棋盤。
2.泛稱棋局。
1.側身而入。謂不事聲張地進入。
2.從旁而入。
1.積滿充塞貌。
1.指古祭祀中獨殺一豕牲而無羊。
1.古琴調之一,失佚已久。
1.傾側其身,表示戒懼不安。
2.向側面轉體。
3.廁身,置身。
1.晉左思《蜀都賦》"旁挺龍目,側生荔枝。"唐張九齡《荔枝賦》"彼前志之或妄,何側生之見疵。"皆謂荔枝生于旁枝,后因以"側生"為荔枝的代稱。
2.謂妾婢所生。
1.仄聲。與平聲相對。凡上﹑去﹑入聲之字皆屬之。
1.旁視。
2.側目而視,形容兇暴或怒恨。
①旁側的居室妻將生子,及月辰,居側室。②妾,即偏房側室之子|側室刁氏有娠,妻怒之。
1.旁邊。
1.旁邊。
2.頭轉向側面。
1.嫡妻外的偏房。
1.在旁邊偷聽。
2.側耳而聽。
3.從旁聽到。
4.側身而聽。表示尊敬。
1.歪斜其頭。
1.方言。傾斜。
1.側身而望。
2.側身佇望。表示十分想望。
1.卑賤。
1.從旁聽到。謂傳聞,聽說『賈誼《吊屈原賦》"側聞屈原兮﹐自沈汨羅。"唐岑參《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詩"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清黃景仁《曉過滁州》詩"側聞釀泉水﹐云可醒人心。"亦用作謙詞。
1.側體而臥。
1.側體舉步,極言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