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名『置﹐太子屬官。
1.科舉考試中數人同時及第。
2.指在各級考試中接連及第。
1.謂祭神的六種祈禱辭。
1.古博弈之具。
1.謂《易》八卦中的震﹑巽﹑坎﹑離﹑艮﹑兌。此六卦皆由構成干卦的陽爻和構成坤卦的陰爻組成﹐故稱。
1.古所尊祀的六神。《書.舜典》"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六宗為何神﹐漢以來諸說不一(1)漢伏勝﹑馬融謂天﹑地﹑春﹑夏﹑秋﹑冬。(2)漢歐陽﹑大小夏侯﹑王充謂位于天地四方之間﹐助陰陽變化者。(3)漢孔光﹑劉歆謂乾坤六子水﹑火﹑雷﹑風﹑山﹑澤。(4)漢賈逵謂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5)漢鄭玄謂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6)三國魏劉劭謂太極沖和之氣﹐為六氣之宗。(7)晉王肅等謂四時﹑寒暑﹑日﹑月﹑星﹑水旱。(8)晉張髦謂祖考三昭三穆。(9)晉司馬彪謂天宗﹑地宗及四方之宗。(10)北魏孝文帝謂皇天大帝與五帝。參閱《書.舜典》唐孔穎達疏﹑清俞正燮《癸巳類稿.虞書六宗義》。
2.謂漢文帝﹑武帝﹑宣帝﹑元帝﹑明帝﹑章帝。
3.佛教以三論﹑法相﹑華嚴﹑律﹑成實﹑俱舍為六宗。其中﹐成實﹑俱舍二宗為小乘;其馀四宗另加天臺﹑真言二宗﹐稱大乘六宗。
1.指西周初﹐周王分給魯國的殷民六族。
2.指春秋時晉國之六卿。
3.指六親。
1.佛家稱禪宗的第六代祖師慧能。他師承五祖弘忍﹐主張直澈心源﹐頓悟成佛。慧能起初弘法嶺南﹐是為南宗﹐其后蔚為"五家七宗"﹐影響深遠。有《壇經》傳世。見宋志盤《佛祖統紀·達磨禪宗》。
1.六種注酒器。
1.碾壓用農具。
1.亦作"蹓搭"。
2.閑走。
1.見"蹓踧"。
1.游蕩。
1.謂牽著馬慢慢地走,讓馬解除疲勞或減輕病勢。
1.帶著鳥到幽靜的地方去溜達。
1.方言。散步。
同‘遛早兒’。
1.西風。
1.亦作"?淚"。
2.飂戾。疾貌。
1.疾貌。
2.象聲詞。形容風聲。
1.形容風快疾而寒冷。
1.風聲。
2.陰冷貌。
1.見"飂叔安"。
1.風疾吹貌。
1.亦作"咯吧"。
2.象聲詞。
1.亦作"咯崩"。
2.象聲詞。腳踏地聲。
3.象聲詞。咬嚼聲。
1.象聲詞。
1.象聲詞。雞叫聲。
2.形容反復誦讀。
象聲詞從樓梯上傳來了~~的皮靴聲ㄧ聽說廠里出了事兒,我心里~一下子,腿都軟了。也作格登(gēdēng)。
1.象聲詞。
1.亦作"咯?"。
2.象聲詞。形容嘮叨聲。
3.象聲詞。呃逆之聲。
1.心臟猛跳聲。形容吃驚。
喉部或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經口腔排出。咯出的血液鮮紅色,常帶有泡沫。見于肺結核、肺炎、支氣管擴張、肺癌等病或胸部外傷。
1.象聲詞。引申指發出此種聲響的動作。猶嚼舌。說三道四﹐講人壞話。
2.吞嚼。
1.象聲詞。
1.象聲詞。
象聲詞扁擔壓得~~地直響。
1.御案。
1.停泊龍船的船塢。
1.茶名。
1.漢武帝時所造銀幣名。上有龍紋圖案,故稱。
1.斑斕的山壁。
2.山壁名。在廣西柳州附近。
1.謂神奇變化。
2.喻乘時興起。
3.指羽化飛升。
4.機變,權變。
1.地名。即今湖南省黔陽縣。南朝梁為龍?縣,隋屬沅陵郡,唐武德七年改名龍標縣,因龍標山得名。
2.指唐代詩人王昌齡。王曾左遷龍標,為龍標尉,因稱。
3.猶龍榜﹑龍虎榜。
4.龍船競渡時爭奪的錦標。
1.指乘坐龍所駕之車的仙者。
1.仙人的坐騎。
2.駿馬。
3.皇帝的車駕。借指皇帝。
1.指皇帝儀容。
1.守墨之神。唐馮贄《云仙雜記.陶家瓶馀事》﹕"玄宗御案墨曰龍香劑。一日﹐見墨上有小道士如蠅而行。上叱之。即呼'萬歲'﹐曰﹕'臣即墨之精--黑松使者也。凡世人有文者﹐其墨上皆有龍賓十二。'上神之﹐乃以分賜掌文官。"后因用指名墨。
1.咒龍請雨之缽。典出《晉書.藝術傳.僧涉》"﹝僧涉﹞能以秘祝下神龍,每旱﹐堅常使之咒龍請雨。俄而龍下缽中,天輒大雨,堅及群臣親就缽觀之。"
1.指龍伯國的巨人。
2.喻指漁者。
1.古代傳說中的大人國。
2.近代亦借指兇狠的英國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