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象聲詞。
也叫立唱”。曲藝表演形式之一。演員站著說唱。快板、快書、相聲、大鼓一類曲藝,多取此形式,動作幅度多較坐唱”大。
1.蒙古語的音譯。元代驛站。
1.舊稱在航程有驛站遞次接待的官船。
1.驛站的役夫。
1.特指警戒人員在崗位上站立執行職務。
2.泛指履行職務。
1.指營業員在商品柜臺內側賣貨。
1.元代服役于站赤之戶稱站戶。屬通政院與中書兵部﹐并置驛令﹑提領等官管轄﹐不與民戶相混﹐如有缺﹐由民戶簽補。每一提領所領站戶﹐多則二三千﹐少則五百至七百。
1.立﹐久立。
1.受立枷酷刑。
2.即立枷。
1.(劇院﹑火車站等)出售的沒有座位只能站的票。
1.也稱杖洋。英國鑄造的一種銀元的俗稱。該幣幣面圖案為一手持叉杖的不列顛女神站像﹐并有漢﹑英和馬來文"一圓"字樣。大小及分量與墨西哥鷹洋相仿。1895年起在孟買﹑加爾各答等地鑄造﹐由上海﹑香港﹑新加坡﹑檳榔嶼等地的英國銀行發行。
1.即月臺。車站內高于路面的平臺。供上下乘客及裝卸貨物。參見"月臺"。
1.即月臺票。持此票者﹐可進入火車站至月臺接送乘客﹐但不可乘車。參見"月臺票"。
1.舊時衙門開審時﹐差役排列在公堂上以應差。
1.久立而不行走。
1.元代驛站。
1.中止行進而站立。
2.立穩。
3.成立;確立。
4.指地位穩固。
5.方言。謂附著而不脫落。
1.開口。
1.衣縫脫線開裂。
2.引申為開裂。
1.泄露;顯露。
1.開放的花。
1.水清綠之色。
2.泛指青綠之色。
1.清波。
1.淡泊;恬淡寡欲。
1.清澈明亮。
1.亦作"湛饎"。亦作"湛熺"。
2.指釀酒時浸漬﹑蒸煮米曲之事。
1.見"湛熾"。
1.湛﹑祠皆為古代祭祀名。以祭品沉入水中祭神曰湛,以祭品祭神曰祠。
1.亦作"湛澹"。
2.清澈。
3.迅疾貌。
1.見"湛淡"。
1.沉靜;鎮定。
1.深恩。
1.謂恩澤深厚。
1.沉浮;隨波逐流。
1.沉浮。
1.謂旱澇災害。
1.深患,大患。
1.沉積。
1.沉寂。
1.沉密潛深。
在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東側,濱臨南海。舊稱廣州灣。1945年設市。人口121萬(1995年)。有黎湛鐵路通往內地,為中國對外貿易港和漁業基地之一。1984年辟為對外開放城市。湛江港水深港闊,可泊萬噸以上巨輪。名勝古跡有湖光巖、上林寺、楞嚴寺等。
1.猶歸結。
1.沉浸。
1.亦作"湛靖"。
2.沉著冷靜。
1.深藍色。
1.過度逸樂。
1.清涼。
1.清冽。亦指清水。
1.《詩.小雅》篇名。《左傳.文公四年》"昔諸侯朝正于王,王宴樂之,于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后因喻君主之恩澤。
2.喻丈夫之恩惠。
3.濃重的露水。
1.古代寶劍名。傳為春秋時歐冶子所鑄。
2.泛指寶劍。
3.山名。亦寫作"湛爐"。在今福建省松溪縣,相傳為歐冶子鑄劍之處。參閱《宋書.州郡志》﹑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福建三.湛盧山》。
4.復姓。見《通志.氏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