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會聚﹔會合。
1.指夏至。
1.平時。
1.戲劇﹑電影等在白天演出的場次。
1.方言。每天。
1.太陽。太陽每天運行不息,故以"日車"喻之。亦指神話中太陽所乘的六龍駕的車。
2.引申為時光。
1.指日月星辰。
2.指天干和地支。
3.日子;時辰。
一天天排定的程序議事日程|排上工作日程。
1.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式課試。形容因循守舊,無所創新。
①話劇劇本。曹禺作于1935年。交際花陳白露受銀行家潘月亭供養,整日與一群游手好閑的寄生蟲相周旋,雖厭惡和鄙視周圍的一切,但只能抱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昔日的戀人方達生希圖拯救她,但她無力自拔。潘月亭投機股票失敗,陳白露債臺高筑,深感前途渺茫,終于服毒自殺。②散文。劉白羽作。1959年發表。描寫作者在飛機上看到的雄偉瑰麗的日出奇景,贊美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美好生活。作品飽含詩情畫意,又頗多哲理性的警語佳句,極具藝術感染力。
1.形容接連不斷地出現。
1.隋唐時日本國王的自稱。
1.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
1.同"日上三竿"。
2.《南齊書.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黃。"
油畫。法國莫奈作于1872年。畫面展現一個充滿霧靄的海上早晨,一輪紅日冉冉東升,港口、碼頭、舢板在霧中時隱時現。奔放的筆觸和冷暖色彩的處理,使整個畫面充滿寧靜與朝氣。
1.一天比一天緊迫。
2.每天減縮;一天比一天減縮。
1.每天早上。亦指每天。
1.太陽視運動的軌道。古人謂太陽運行之路。
1.謂太陽照育萬物的德性。舊時用以歌頌帝王之德。
歐洲北部半島。半島大部分為丹麥領土,南部一小部分屬德國。地勢低平。岸曲折,多峽灣。農牧業發達。礦藏有鐵、大理石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同德國海軍之間的決定性戰役。1916年5月31日和6月1日,德國艦隊沖出北海,企圖突破英國艦隊的封鎖,但在丹麥日德蘭半島西海面上被英國艦隊截住,經過激戰,德國艦隊失利,被迫退回基地。
1.太陽偏西。
1.比喻遠隔兩地,不能相聚。
1.一天一天地過去。
2.太陽在黃道上的視運動度數。
1.時間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謂心愿一時難以實現。
1.見"日鍛月煉"。
日本和俄國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1904年2月8日,日本艦隊偷襲駐在中國旅順的俄國艦隊,戰爭爆發。次年1月,日軍攻陷旅順。此后又在陸戰、海戰中接連擊敗俄軍。經美國調停,兩國于9月簽訂《樸次茅斯和約》,俄國被迫讓出遼東半島,并承認日本對朝鮮的特權。
1.每日規定的數目。
出現在太陽邊緣外面的火焰狀氣體。分寧靜日珥、活動日珥、爆發日珥、環狀日珥等。有些爆發日珥高達離日面幾十萬千米,再向日面落下,有時甚至被完全拋出。壽命從幾小時到數月,溫度約7000k,氣流速度約4千米/秒。日珥多寡與太陽活動強弱有關,有約十一年的周期。
1.農諺。指日落前的回光返照,主晴。
1.猶言一天天敗壞。
1.日子;日期。
1.傳說為樹木的祖先。
1.謂夢日入懷的瑞應。
1.日益富有。《詩.小雅.小宛》"彼昏不知﹐壹醉日富。"鄭玄箋"童昏無知之人飲酒一醉﹐自謂日益富﹐夸淫自恣﹐以財驕人。"后以"日富"比喻醉酒。
1.紀日的十干。
1.干干,自強不息貌;惕,小心謹慎。"日干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奮謹慎﹐不敢懈怠。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1.天色晩;日暮。
1.同"日旰忘食"。
1.見"日旰忘食"。
1.天色已晩仍顧不上吃飯。形容專心致志,勤勉不懈。
1.猶日上三竿。
1.一天的吃用充足。
2.每天供給。
3.花名。
1.白天的活兒。
2.按天數計算工資的臨時工人。亦指這種臨時工作。
1.佛教謂日天子住于太陽中,太陽為日天子的宮殿◇亦以"日宮"借指皇宮。
2.指太陽。
1.太陽。
1.方言。奇怪。跟平常的不一樣。
1.泰山峰名。為著名的觀日出之處。
1.古代掌天象歷數之官。
1.日暈的一種。出現在太陽上方,形如冠。
1.太陽發出的光。
2.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