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傳說中的秦穆公女弄玉。秦﹐嬴姓﹐故稱秦女為嬴女。
1918-1919年德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8年11月3日,基爾港水兵拒絕執行反動當局的命令,舉行起義,革命爆發。11月9日,柏林起義,德皇威廉二世逃亡,德意志帝國被推翻。社會民主黨右派首領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國”,在資產階級支持下,建立臨時政府。次年1月,臨時政府鎮壓柏林工人運動,殺害德國共產黨領導人李卜克內西、盧森堡等。2月成立魏瑪共和國政府。5月,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被政府軍鎮壓,革命失敗。
長詩。德國海涅作于1844年。記敘作者1843年從巴黎返回漢堡,途經亞琛、科隆、哈根等城市的旅行見聞和感受。以冬天象征死氣沉沉的德國,通過童話般的夢境和想像,對普魯士統治下的德國社會現實作了無情的諷刺和抨擊。
1.佛教語。謂功德宏大如海。
1.施行恩德的號令。
伊朗首都。西亞最大城市。人口約1000萬(1992年)。拔844米。古代絲綢之路”來往要沖。制造業產值約占全國一半,有紡織、煉油、汽配、軍火等工業。地毯、絲織、刺繡等手工業發達。有西亞最大的國際機場。多清真寺。有德黑蘭大學、阿里亞梅爾體育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的一次國際會議。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商討對德戰爭共同行動和戰后安排及合作問題,規定美、英應于1944年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會后發表《德黑蘭宣言》。
1.猶仁厚。
2.謂德澤深厚。參見"德厚流光"。
1.謂德澤深厚則影響深遠,子孫得福。語本《谷梁傳.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鍾文焌補注"光與廣同。"
1.仁德的光輝。
1.謂以德行感化。
2.猶德教。
1.亦作"德輝"。
2.仁德的光輝。
1.德澤恩惠。
1.道德智慧。
1.亦作"德幾"。
2.猶生機。
1.德行的根本。語本《詩.大雅.抑》"溫溫恭人,維德之基。"
2.宋高宗(趙構)的字。
1.見"德機"。
2.猶德惠。
1.道德教化。
2.指德育。
1.道德的法則,標準。
1.指德星。
1.猶善行,美善的措施。謂以賢德為標準薦舉人才。
1.形容詞的舊稱。
1.猶德賜。謂施恩德。
南美洲南端同南極洲南設德蘭群島之間的海峽。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東西長約300千米,南北寬達900多千米,平均水深3 400米,最深5 248米。以多風暴著名。
1.猶言道德準則。
1.道德與禮教。語本《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朱熹集注"愚謂政者,為治之具。刑者,輔治之法。德禮則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禮之本也。"
2.德澤與禮儀。
1.道德涵養和氣量。
1.《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何晏集解"方以類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鄰,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為伴。
1.施恩德的政令。
1.猶言德高望重。
1.見"德隆望重"。
1.英語telephone的音譯。電話。利用電流使兩地的人互相交談的裝置。
1.謂道德美盛。
1.謂在德行上勉力。
1.有德之家。
1.英語democracy的音譯。民主。
1.鳥名。
1.德行和才能。
1.謂對先圣仁德的懷念。
1.謂賞罰。《國語.越語下》"德虐之行,因以為常。"韋昭注"德,有所懐柔及爵賞也;虐,有所斬伐及黜奪也。"一說謂救活人與殺死人。
1.謂德行可與之相比配。
2.舊時尊稱人妻。
1.謂道德可與天地匹配。極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1.道德修養與才識度量。
2.指有道德修養與才識度量的人。
1.德行完備。
1.《莊子.達生》"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于天乎?"后以"德全如醉"為跌落而無傷之典。
1.同"斑毛"。
1.藥物名。有毒性。
1.行家的門前。
在魯班(古代有名的木匠)門前擺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1.頒布命令。
1.戰國時魯人公輸班和墨翟的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