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永遠保持。
1.元末韓山童﹑劉福通等利用宗教形式組織的農民起義武裝。以紅巾為號,時皆謂之"紅軍"。因其燒香拜佛﹐亦稱"香軍"。參閱《明史.韓林兒傳》。
1.香菇。
去名山寺院燒香參拜的人普陀山香客濟濟。
1.美稱女子的嘴。
1.彌布香氣的洞室。
1.古代內府供用物資的倉庫。
1.芳香的蜂蠟。
2.借指蠟梅花。
1.即香草醛。詳該條。
1.盛放香燭等祭祀用品的籃子。
1.美好爽朗。
1.美酒。
1.亦作"香貍"。
2.靈貓。因肛門下部有分泌腺,能發香味,故又稱香貍。
1.芳香的荔枝。
1.指稻米。
盛放香粉胭脂等女子打扮用的梳妝盒子精致的香奩。
1.凡詩詞專以婦女身邊瑣事為題材,多綺羅脂粉之語者,稱香奩體。又稱艷體。
1.芬芳的荷花。
1.猶言舒心稱意。
1.蓼草的一種。
配制香精的芳香原料。分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兩大類。天然香料又可分為動物性香料和植物性香料,前者取自某些動物的生殖腺分泌物或病態分泌物;后者由香料植物的花、葉、果實、種子、根、莖、皮等加工制成。人造香料通常指具有一種香成分的單體。廣泛應用于飲料、糖果、餅干、卷煙、洗滌用品、化妝品、藥品、飼料及其他一些工業品中。
1.碾成面的炒過的牲口飼料。有香味,故稱。
1.芳香清涼。
1.花木林。
2.禪林。
1.晉習鑿齒《襄陽記》"劉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后以"香令"指三國魏荀彧。亦用以借指高雅才識之士。
1.熏籠。
1.指富豪之家所在的里弄。
1.指寺廟中的樓閣。
1.花草上的露水。
1.亦作"香爐"。
2.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屬作成種種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種﹐或熏衣﹑或陳設﹑或敬神供佛。
3.指廬山香爐峰。
1.見"香爐峰"。
1.指后代。
1.指結伴朝山進香的人。
1.裊裊升騰的香煙。
1.柚之一種。又名文旦。
1.香木作的車;車的美稱。
1.綾羅的美稱。
1.即香楠木。
1.絲織品做的巾帕。
1.海螺之一種。
2.指香螺卮。
1.指香螺殼制的酒杯。
1.花遭埋葬。
2.比喻美女亡故。
1.芳香的蔓草。
1.靈貓。
1.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扁平,長而寬。圓錐花序。生長在熱帶地區。莖和葉子可以提取香茅油,用做香水的原料。
1.即香貍。
又稱無過錯責任制”。只要損害事實確鑿,不論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過失,都要承擔民事責任的制度。如中國《民法通則》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1.不外乎,只不過。
2.沒有勝過。
1.不損害;不妨害。
2.沒有禍患。
3.無枉害。謂公平處事。
1.亦稱"無害吏"。
2.漢代官名,見于《漢律》。猶言公平吏。謂能公正執法﹑主持公道的官吏。
1.見"無害都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