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沖洗;清除。
1.玉名。
西漢大臣。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初習法家學說。文帝時為太子(即景帝)家令,得太子信任。景帝即位后任御史大夫。堅持重本抑末”政策,建議募民充實邊疆以防御匈奴的攻掠,主張逐步削奪諸侯王國的封地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得到景帝采納。不久,吳楚等七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武裝叛亂,他被讒遭殺害。
1.指大巢菜和小巢菜。宋陸游有《巢菜》詩并序。參見"大巢"﹑"小巢"。
1.古代的一種兵車。用以瞭望敵軍。車上有用轆轤升降的瞭望臺,人在臺中,如鳥在巢,故名。
1.極言戰禍慘烈。
1.傳說為堯時的隱士『王符《潛夫論·交際》"巢父木棲而自愿。"晉皇甫謐《高士傳·巢父》"巢父者,堯時隱人也,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時人號曰巢父。"一說巢父為許由之號。
1.巢父和務光的并稱。務光﹑傳說中夏時隱士。
1.指傳說中堯時隱士許由洗耳﹑巢父飲牛的潁水。語本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
1.謂上古或邊遠之民于樹上筑巢而居。
2.猶隱居。
1.泛指隱士。
1.謂聚集在巢穴中。
1.盤踞之地。
1.蟲鳥獸類棲身之處。
2.敵人或盜賊盤踞之地。
1.語本《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謂鷦鷯筑巢,只不過占用一根樹枝◇以"巢林一枝"比喻安本分,不貪多。
1.即譙門。建有望樓的城門。
1.筑巢于帷幕之上。喻處境危險。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孫文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楊伯峻注"幕即帳幕,隨時可撤。燕巢于其上,至為危險。"
1.語本《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后因以"巢南"指思念故土。
1.指隱居。
1.見"巢傾卵破"。
1.《后漢書·孔融傳》載孔融被曹操逮捕時,有女七歲,子九歲,兩人正在下棋,安坐不動。左右問父被捕為何不起,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意謂父被害,自己也不得幸免◇因以"巢傾卵破"比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亦以喻整體被毀,其中的個別也不可能幸存。
1.古樂器名。一種多管的笙。
1.宋陸游晩年,書室狹小,俯仰四顧,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故名其室曰"書巢"。事載宋陸游《書巢記》◇因以"巢書"指埋身在四壁圖書的居室之中。
1.指盜匪或敵人盤踞之地。
1.傳說中原始部落聯盟首領有巢氏和燧人氏的并稱。
1.巢父和許由的并稱。
2.指隱者。
1.指巢父與軒轅。借指上古之世。
1.蟲鳥獸類棲身之處。
2.上古先民構木為巢,穴居野處,故稱其棲息之處為"巢穴"。
3.喻隱居之地。
4.敵人或盜賊盤踞之地。
1.即巢由。繇,通"由"。
1.巢父和伯夷的并稱。
1.宋石延年(曼卿)喜縱酒,每與客痛飲,露發跣足,著械而坐,謂之"囚飲"。或登于樹,謂之"巢飲"。參閱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
1.巢父和許由的并稱。相傳皆為堯時隱士,堯讓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隱居不仕者。
1.傳說中的神龜。為長壽吉祥之物。
1.早晨的霧氣。
1.謂禮拜神佛祖先。
2.臣屬跪拜帝王。
3.拜謁;拜見。
1.古代群臣朝見帝王時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朝堂列班時﹐除侍奉官外﹐一般官品越高的班列離帝王越近。歷代朝儀不一﹐分班情況各異。如唐設文武一品至五品班﹐清設文武一品至九品班◇泛稱朝廷百官之列。
1.朝廷的公報。刊載詔令﹑奏章及官吏任免等事『唐諸朝由諸藩京邸傳抄轉報﹐稱邸抄或邸報◇世有由內閣鈔發的﹐稱為閣鈔;有由六科鈔發的﹐稱為科鈔。在外省統稱為朝報﹐又稱京報。
1.猶朝服。
1.指君王和朝廷百官。語本《詩.衛風.淇奧》"會弁如星。"鄭玄箋"天子之朝服皮弁。"孔穎達疏"皮弁﹐天子視朝之服﹐《玉藻》云'天子皮弁以日視朝'是也。在朝君臣同服﹐故言天子之朝也。"
1.朝廷的權力。
1.早晨保不住晩上會發生變化。極言情況危急或境遇窘迫。
1.見"朝不保暮"。
1.謂早晨不能顧及晩上。極言處境危急。
2.形容生活極其窮困。
1.見"朝不謀夕"。
1.謂早晨不能預為晩上打算。形容形勢危急或境況窘迫。
1.猶朝班。
1.掌朝官名籍的官署。
1.見"朝彩"。
1.佛教語。謂寺院中的早課﹑晨參。
1.朝廷官員所乘的車馬。亦借指朝廷官員。
1.早飯;吃早飯。
2.借指衣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