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互嘲諷。
1.靠里的層次。指內部。
1.古代城邑居住區的通稱。
1.一里之長。仿周代閭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廢,建制不一。
1.鄉鎮志;地方志。
①設于道路旁邊用以記載里數的標志。②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1.《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后以"里丑捧心"指妄學別人而愈見其丑。
1.排在靠里的擋子。
1.亦作"里?"。
2.鄰里;鄉黨。
1.古代鄉里的執役者。
1.指里中宅第。多指大官僚的私宅。
1.里閭;里門。
1.指鄉里兒童。
1.俚俗人之耳。比喻平民低下的欣賞能力和趣味。
1.猶俚夫。鄙俗的人。
1.同里的婦人。
2.泛指平民婦女。
1.舊時房屋建筑中裝在走廊內側的槅子。借指里屋。
內外勾結,串通一氣他和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投機倒把,牟取暴利。也作里勾外連。
1.古喪禮謂以縑帛綴著棺材里壁。
1.即里棺。槨,外棺。
世界最大的湖泊和咸水湖。在歐洲和亞洲交界處。氣候炎熱,蒸發強烈,湖面逐年下降。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等一百三十多條河流注入。盛產多種魚類。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運業較發達,有巴庫等港口。
1.指里門。
2.代指鄉里。
1.鄉里的豪紳。
1.指里巷。
1.見"里堠"。
1.亦作"里候"。
2.古時道旁分程記里所設的土堆,猶今之里程碑。
1.杭州里西湖或西里湖的省稱。
2.指內陸湖。
1.籍貫。
牛、羊、豬脊椎骨內側的條狀嫩肉,做肉食時稱為里脊~絲ㄧ滑溜~ㄧ糖醋~。
1.明州縣統治的基層單位;后轉為明三大徭役(里甲﹑均徭﹑雜泛)名稱之一?!睹魇罚池浿疽弧?洪武十四年,詔天下編賦役黃冊,以一百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余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歲役里長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糧多寡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冊,以丁糧增減而升降之。"起初里長﹑甲首負責傳達公事﹑催征稅糧;以后官府聚斂繁苛,凡祭祀﹑宴饗﹑營造﹑饋送等費,都要里甲供應。
1.清代監獄中囚禁重犯的牢房。因多設于牢獄深處,故稱。
1.指有舊交的鄉親。
1.古指官吏告老或引退回鄉居住。
2.聚居于里中。
3.寓所,住址。
4.指籍貫。
1.指里長。《逸周書.嘗麥》"乃命百姓遂享于家,無思民疾,供百享,歸祭閭率﹑里君,以為之資野。"朱右曾校釋"閭率﹑里君,《周禮》謂之閭胥,里宰。"《管子.小匡》"擇其賢民,使為里君。"一說,周代指比較崇要的官職。
1.明代宮中各庫的統稱。
1.指里長。
意大利的本位貨幣。[意lira]
1.指里長。
1.猶言零零落落。形容分散,不集中。
1.指里長。
1.指朝班。
1.鄰里;鄰人。
1.街巷;里巷。
1.指鄉里群眾?!蹲髠鳎压辍?﹝晏子﹞辭曰'……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杜預注"旅,眾也。"唐權德輿《開州刺史新宅記》"工徒不勞,里旅不煩。"一說為司里,即里中主事者,其職掌卿大夫之家宅。參閱《左傳.昭公三年》楊伯峻注。
1.村落;里巷。
1.明代宮中監官典簿奉旨拷打內犯的處所。
1.閭里的門。古代同里的人家聚居一處,設有里門。
2.指稱鄉里。
里邊。
1.猶鄉里。
1.明代賦役法,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馀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每年輪流由里長一人﹑甲首一人,催征租稅;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某一年輪值充當的里長,稱"里排"。清初仍之。
1.猶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