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冤枉侮慢。《呂氏春秋.順民》"文王處岐事紂,冤侮雅遜,朝夕必時。"高誘注"紂雖冤枉文王而侮慢之,文王正順諸侯之禮,不失其時。"一說,"冤侮,謂文王自降辱也。"見陳奇猷校釋引孫鏘鳴說。
1.謂背離原來的心意。
1.猶本心。
1.愚笨。
1.謂頭腦清醒,明白事理。
1.心中別有打算。
1.佛教語。喻被束縛的迷心。
1.《呂氏春秋.蕩兵》"在心而未發(fā),兵也。"后以"心兵"喻心事。
2.黷武之心;殺伐之心。
1.心有病;心臟病。
2.心中憂慮而引起疾病。亦指心中憂慮引起的疾病。
3.特指相思病。
4.指隱私。
5.精神病。
1.佛教語。喻意念相續(xù)不絕,如水波之興。
2.指思念,思緒。
1.猶脈搏。
1.謂一個人的心思一時只能專注于一事。
1.心里想的和嘴里說的不一致。謂為人虛偽。
1.謂不出于本意。
1.心中不快。
1.心煩。
1.《左傳.昭公三年》"齊侯田于莒,盧蒲嫳見,泣且請曰'余發(fā)如此種種,余奚能為?'公曰'諾。吾告二子。'歸而告之。子尾欲復(fù)之,子雅不可,曰'彼其發(fā)短而心甚長,其或?qū)嬏幬乙印?"本謂年雖老卻工于心計;后亦謂因年老而力不從心。
1.喻力不從心。
1.比喻不平靜的心情﹑思緒。以其如潮水起伏,故稱。
1.忿怒。
1.心中的灰塵。喻雜念。
1.謂道德充實于內(nèi)心。
1.佛教語。比喻外緣不入的清凈禪定之心。
1.心思,心情。
1.比喻公正之心。謂其平如秤,故云。
整個心思都飛到那里,形容一心向往手捧照片,她心馳神往,浮想聯(lián)翩!
1.見"心在魏闕"。
1.傷心。
1.佛教語。猶言以心傳心。禪宗謂不立文字,不依經(jīng)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悟解契合,遞相授受。見唐希運《傳心法要》卷上。宋儒為宣揚道統(tǒng),借指圣人以心性精義相傳,謂《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十六字為堯舜禹遞相傳授之心法,稱"十六字心傳"◇泛謂精義相傳。
1.泛稱巧匠。語本《莊子.胠篋》"毀絶鉤繩,而棄規(guī)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成玄英疏"工倕是堯工人,作規(guī)矩之法。亦云舜臣也。"
1.心地善良。
1.心懷惻隱而不忍下手。
1.猶粗心。
1.形容性情浮躁。
1.謂凝目注視,用心思索。
1.心腸不好。
1.心和膽。常以喻膽量。
2.指心。
3.心志。
1.形容極其悲憤或恐懼。
1.見"心膽俱裂"。
1.心跳不安。
1.見"心蕩神搖"。
1.謂神魂顛倒,不能自持。亦謂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飄飄然。
1.見"心蕩神搖"。
1.本謂誠心敬神不必多事繁瑣之禮◇喻對人尊敬,重在心意,不必當(dāng)面表示或在口頭上說出。
1.指人的意識與性情。
1.佛教語。猶心靈。謂神思明亮如燈,故稱。
1.情緒消極低沉。
1.心里,內(nèi)心深處。
①指對人的情意、用心心地善良|故倡民權(quán)之人,其心地最純潔。②器量;心胸心地狹窄|王倫那廝,心地褊窄。③心境心地輕松|一生心地亦應(yīng)平。
用心電圖描記器記錄的身體特定部位電位改變的圖形。檢查時先將電極板分別安放在兩上肢、兩下肢和胸部,根據(jù)需要可描記出十二種常規(guī)心電圖。心電圖可了解心臟活動情況,診斷心臟疾病。
1.心安。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