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憑票據向銀行換取現款,泛指結算時支付現款這張支票不能~ㄧ年終~時,共收入近三千元。②比喻諾言的實現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
1.眾多;廣大。
1.謂殷代的政治與禮制。
1.大祭。
1.指舊歷十一月。
1.殷代的刑罪。
1.煩雜。
1.同"殷阜"。
1.富足。
1.繁盛﹐富足。
1.富足。
1.繁多而廣泛。
1.周代天子在侯國行殷見之禮。
1.晉中軍將軍殷浩被廢﹐除名為民﹐在信安﹐常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以"殷浩書空"借指事情令人驚奇詫異。
1.赤黑色的斑紋。
1.猶轟響。形容大聲。
1.《后漢書.獨行傳.王烈》"鄉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形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烈聞而使人謝之,遺布一端。或問其故,烈曰'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用以指對盜賊寬容不懲,使其感化而改惡從善。
1.謂薦舉﹑科舉遺漏人才;埋沒人才。
2.未被發現或未受重視的人才。
3.秀才參加鄉試,先要經過學道的科考錄送,臨時添補核準的,稱為"遺才"。
1.剩下的材料。
2.未被發現或未受重視的人材。
3.遺才。
1.猶馀財。多馀的財產。
2.遺產。
1.遺留;剩留。
1.遺留下來的儲藏之物。
1.指前人留下來的琴曲。
2.指留下的德操。
1.見"遺草"。
1.亦作"遺艸"。
2.猶遺稿。
1.亦作"遺?"。
2.指前人所遺下的謀策。
3.古代的典籍。
4.帝王臨終前的冊書。猶遺詔。
1.亦作"遺策"。亦作"遺策"。
2.失策;失算。
3.指前人遺留下來的策略計劃。
4.指古代的典籍。
1.猶失察。
1.謂因原任人員死亡或去職而馀留下的差使。
1.見"遺敕"。
①公民死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在我國,遺產包括(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5)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6)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②歷史上遺留、累積的精神財富藝術遺產|文化遺產。
以財產所有人死后遺留的財產為課稅對象,向財產繼承人課征的稅。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實行的一種財產稅。課征方式有兩種一是綜合課征制,即對財產所有人死后遺留的財產總額進行計征;一是分別課征制,即對各個繼承人分得的遺產額進行計征。
1.遺憾;不稱心。
1.違暢;不和暢。
1.前人遺留下的歌詩。
1.指劫后殘剩的房舍。
1.指前人行動所留的痕跡。
2.指殘留的灰塵。比喻未盡去除的塵思俗念。
3.指遺棄的灰塵。形容輕微之極。
4.謂遺棄塵俗;拋棄塵念。
1.前朝之臣。多指改朝換代后不仕新朝者。
1.指死后所給予的稱號。
1.猶古城。
1.遺漏弛緩。
1.亦作"遺勑"。
2.臨終告誡。
1.殘馀的丑類。
2.多年積聚的丑惡。
1.流傳惡名。
1.同"遺臭萬載"。
1.同"遺臭萬載"。
1.同"遺臭萬載"。
1.同"遺臭萬載"。
1.死后惡名流傳,永遠受人唾罵。
1.謂壞名聲永遠流傳下去,而無窮盡之日。
1.指失去親鳥保護的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