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大模大樣地離去的樣子揚長而去。②發揮長處揚長避短。
1.謂不顧生命危險。
1.停止學習。
2.舍棄家產。
1.宅內庭院。
1.舊時北京的一種習俗。施舍豆子結緣。
1.放過﹐避開。
1.謂施舍住宅作寺院。
1.營帳。
1.停駐;居留。
1.猶家中。
2.指家中人。
1.比喻拼著作很大的犧牲。
1.對子女死亡的婉稱。
1.寬赦﹐放縱。
1.亦作"舍拚"。
2.舍棄。
3.謂豁出去。
1.復姓。北周有厙狄昌。見《周書.厙狄昌傳》。
1.古禮。大斂后﹐用筐盛炒熟的谷物﹐陳于棺下﹐使蟲蟻不至蛀蝕棺木。
1.擺設。
1.謂行下拜之禮。
1.謂建筑工事。版﹐版筑的土墻。泛指工事。
滿足生產或生活上所需的成套建筑、器物等設備完善|實驗室將陸續增添種種設備。
1.謂運用機變。
1.運用辯說之辭。
1.見"設辨"。
1.設置軍隊﹔布置軍隊。
1.存心忠厚。
1.謂預為謀略。
1.陳詞﹔措辭。
2.猶托詞。
1.謂設置帳棚﹐供臨時居處。
1.布置﹑吊掛。
1.陳設固定不動。
2.猶擬定。
1.設立東道主。
1.寄托于舌端。謂寄托思想﹑感情于吟詠。
2.寄托于舌端。托詞。
1.謂宣布教令。鐸﹐古樂器。形如大鈴。宣布教令時﹐用以警眾者。
1.立法。
2.施展法術。
3.籌劃﹔想辦法。
4.猶辦法。
5.宋代酒肆有利用妓女坐堂作樂﹐招誘顧客者﹐稱為"設法"。
1.猶設法。
1.謂存有戒備之心。
2.設置防衛的武裝力量。
1.放置。
1.謂做佛事。
1.布設伏兵。
1.陳設國君的儀仗服飾。
1.備置木筏。
1.設置官府。
1.陳設祭品。
1.謂設立官府﹐設置治理政事的機構。
2.設置官職爵位。
1.零亂;雜亂。
1.疏略;不完備。
2.指不完備的事物。
1.服喪時,系在腰間的散垂之麻。
1.謂把戰馬放散回山中。意謂戰事不興。太平天國時期,廣東﹑廣西一帶天地會隊伍自稱為馬,稱起事為起馬,稱解散為散馬。
1.《書.武成》"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傳引《樂記》"武王勝商,渡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稱不興戰事為"散馬休牛"。
1.中醫學名詞。脈象之一。指脈搏浮散,稍按即無,常見于氣血耗散而致虛脫之癥,多屬悟。
1.彌漫四散;遍布。
2.零星,零碎。
3.無拘無束;任意隨便。
4.指注意力分散﹐不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