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艷冶"。
2.艷麗妖冶。多形容女子容態。
3.指美女。
4.謂物之美麗鮮明。
1.猶賣弄。
市場出售的舊衣服為穿新買估衣回。
1.商賈載貨的船。
1.象聲詞。
1.小聲自言自語。
1.叮咬;嚙食。
1.低聲嘮叨。
2.猶言鼓搗,慫恿。
象聲詞、重東西落下或大口喝水的聲音大石頭~一聲掉到水里了ㄧ他拿起啤酒瓶,對著嘴~~地喝了幾口。
象聲詞,液體沸騰、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的聲音鍋里的粥~~響ㄧ泉水~~地往外冒ㄧ小劉端起一碗水,~~地喝了下去。
同‘咕唧’(gū·ji)。
象聲詞,水受壓力而向外排出的聲音他在雨地里走著,腳底下~~地直響。也作咕嘰。
1.象聲詞。滑輪等轉動的聲音。
1.象聲詞。
2.猶咕噥。小聲說話。多指自言自語,并帶不滿情緒。
咕噥。
1.猶咕噥。小聲說話。多指自言自語。
1.小聲說話。
小聲說話(多指自言自語,并帶不滿情緒)他低著頭嘴里不知~些什么。
1.猶咕噥。小聲說話。
一家的父親和另一家的母親是兄妹或姐弟的親戚關系(區別于‘姨表’~親ㄧ~兄弟ㄧ~姐妹。
1.復姓。春秋時趙有姑布子卿。見《荀子·非相》﹑《史記·趙世家》。
1.用嘴吸吮。姑,通"眞"。
〈方〉姑夫。
1.嘴撅起貌。
1.鳥名。叫聲似"姑惡",故名。也叫"苦惡鳥"﹑"白胸秧鳥"。
姑母的丈夫。
姑夫。
1.猶辜負。
1.丈夫的父母。
姑母。
1.傳說中鳥名。相傳為產婦所化,正月夜出現,其聲似小兒泣,喜取人女子養之,至有小兒之家,即以血點其衣為志;或說鳥落塵于兒衣中,可令兒病,也叫"鬼鳥"﹑"女鳥"﹑"夜行游女"。參閱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姑獲鳥》。
姑表~兄弟ㄧ~姐妹。
1.舊指嫖客。
①岳家對女婿的尊稱。②母親的姑夫。
母親的姑母。
姑母(指已婚的)。
1.父之妹。
1.漢代西域國名。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宿﹑阿克蘇一帶。
2.三國時屬魏,附于龜茲。《魏書.西域傳》作"姑默"。唐時為跋祿迦國,一名亟墨,屬龜茲都護府。
1.見"姑墨"。
父親的姐妹。
①父親的姑母。②娘家稱已經出嫁的女兒。
〈方〉①姑母。②丈夫的姐妹。
〈方〉稱妓女。
1.未婚女子的稱謂。
盛行于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族的民間傳統游戲。節慶、婚禮時舉行。以男逃女追的方式進行,由姑娘選定對手,雙方騎馬向指定目標行進,途中男方可對姑娘任意逗趣、談情說愛。到達指定地點后,男方策馬回奔,姑娘緊隨其后,若追上則可用鞭子抽打對方。
〈方〉①丈夫的姑母。②父親的姑母。
副詞,表示暫時地此事~擱起ㄧ我這里有支鋼筆,你~用著。
1.姑息寬容。
1.即姑射山。
1.山名。在山西省臨汾縣西,即古石孔山,九孔相通。
2.《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后詩文中以"姑射"為神仙或美人代稱。
1.古代西域國名。即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