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國時,劉備依于劉表,在博望坡與夏侯惇對敵,暗設伏兵,自燒屯偽遁,夏侯惇追來中計,損兵十萬,被稱為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功。事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劉備紀》◇演為諸葛亮火攻夏侯惇,如元雜劇《諸葛亮博望燒屯》﹑《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所寫。
1.兵眾。
2.指門徒。
1.門徒;部屬。
1.徒弟和徒孫。一個祖師沿傳下來的弟子。亦泛指信徒﹑黨羽,多含貶義。
1.指單純的器樂合奏。
1.步兵。泛指兵卒。
1.徒刑之罪。
2.泛指罪罰。
1.服勞役。
2.無因而作。
1.無事閑坐。
1.憂懼驚恐。
1.憂苦悲傷。
1.猶道不拾遺。路上有失物﹐無人拾取。形容社會風氣好。
1.方言。擦拭臟污使消退。
1.猶退靜。
1.猶衰老。
1.退卻,向后移動。那,通"挪"。
1.退縮;退敗。
1.退避藏匿。
2.黜退;埋沒。
1.退縮。
1.見"退?"。
1.畏縮懦弱。
1.退還非法獲得的財物,賠償損失。
1.猶蛻皮。
2.指蛇﹑蠶等脫下的皮。
1.把已經買好的車票﹑船票﹑戲票等退還原出售處或轉讓他人,收回票錢。
1.猶解聘。
1.下坡。喻意志衰退,遇難畏縮。
1.晦氣。
1.猶廢棄。
1.猶謙退。
1.踟躕貌。
1.謂辭官歸隱。
1.休棄送走。
1.畏縮;不敢向前。
1.猶退婚。
1.稻苗長到一定時期后,秧葉由深綠變成淡綠,稱為"退青"。這是稻苗生長的正常現象。
1.退縮屈服。
1.罷退;去除。
2.撤離;離開。
①軍隊向后撤退家屬們跟隨部隊一起退卻。②畏縮;畏難而退我們應該知難而進,決不能中途退卻。
1.柔和;柔弱。
2.謙卑;恬退。
1.謙遜;禮讓。
2.退避;讓步。
1.中醫指消除由熱邪引起的各種病癥。
2.猶退燒。
1.謂黜退人。
1.離職;卸任。
1.佛教指雪山白牛的糞便。據說其糞細潔而香,可作涂料。
1.柔弱貌。
1.猶言退避三舍。
2.謂星宿移動位置。
1.后退潰散;撤退疏散。
2.減退消散。
1.顏色逐漸減退變淡。
2.指使顏色消除。
1.見"退艄"。
1.高于正常的體溫降到正常。
1.亦作"退梢"。
2.指船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