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訂并加標點~古籍。
1.即蚊帳。廚﹐同"幮"。
1.亦作"蟫船"。
2.即蚊子船。
1.亦作"蚿負"。
2.《莊子.應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蚿負山也。"后遂以"蚊負"比喻力小任重。
1.亦作"?毫"。
2.傳說中一種極纖細的毛。用此毫織褥﹐柔軟而涼爽﹐極為珍貴。
1.用以阻攔蚊蟲的帷幕。
1.亦稱"蚊腳書"。
2.書體名。古時詔版所用﹐形如蚊子腳﹐故稱。
1.見"蚊腳"。
1.亦作"蟫睫"。
2.蚊蟲的眼睫毛。比喻極小的處所。
1.蚊群聚集。比喻人眾群聚而喧雜。
1.蚊群飛時所發出的巨大聲音。語本《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眾喣漂山﹐聚蚊成靬。"顏師古注"蟫,古蚊字;靬,古雷字。言眾蚊飛聲有若雷也。"
1.比喻極其微弱的力量。
1.蚊類小蟲。色黑而小﹐夜伏晝飛﹐嚙人成瘡。
1.蚊子的眉毛。比喻極小的地方。
1.亦作"?虻"。亦作"蟫虻"。
2.一種桅牲畜的蟲類。以口尖利器刺入牛馬等皮膚﹐使之流血﹐并產卵其中。亦指蚊子。
1.比喻力弱者擔重任﹐難以信任。語本《莊子.應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蚿負山也。"
1.亦作"蚿蝱"。亦作"蟫蝱"。
2.即蚊虻。亦比喻壞人。
1.亦作"蟫母"。
2.即蚊母鳥。
1.草名。相傳此草葉中有蟲化蚊﹐故稱。
1.即蚊子樹。
1.亦作"蚊母鳥"。
2.即夜鷹。晝伏夜出﹐捕食蚊虻。舊時以為此鳥吐蚊﹐故名。
1.常綠喬木名。產于我國和日本。樹上生蟲癭﹐故稱。
1.亦作"螡蚋"。
2.蚊子。
3.比喻壞人。
1.蚊子。
1.蚊子于傍晚時成群集飛﹐如人的趕集﹐故稱。
1.亦作"蟫首"。
2.比喻細微的事物。
1.即蚊子樹。
1.比喻力量雖微卻愿擔起重任。
1.含有藥料﹐燃著后可以熏死或趕跑蚊蟲的香。
1.蚊蟲集飛發出的聲音。
1.見"蚊煙"。
1.即蚊香。
1.蚊蟲螞蟻。比喻壞人。
1.蚊蟲的翅膀。比喻極小的事物。
1.蚊子振翅所發出的聲音。
1.亦作"蚊蠅"。
2.蚊蟲蒼蠅。亦喻紛擾的世情。
1.猶言蚊群。
1.驅趕蚊蟲的拂子。古時以麈尾做成﹐故稱。
1.昆蟲。雄蚊吸食花果液汁;雌蚊吸血﹐能傳播瘧疾﹑絲蟲病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疾病。
2.蚊子船的簡稱。
1.即小炮艇。船身極小﹐故稱。
1.即蚊子樹。
1.樹木名。相傳此樹所結果實熟﹐蚊自中出﹐故名。
1.形如傘蓋的云煙。
1.五色祥云。
2.喻石紋。
1.皮膚受凍坼裂和生凍瘡。
1.香氣濃郁貌。
1.鳥名。
1.猶刎頸。
1.割脖子,自殺。
2.指刎頸交。
生死與共的朋友兩人相與為刎頸交。
1.以接吻告別。